这首小词告诉你,什么叫ldquo望眼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先说说作者温庭筠。也许你不知道“温庭筠”,但一定知道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它就是这位先生的杰作。你看,这两句诗,无一动词,全是名词性的意象排列,给我们以丰富联想:荒僻的、清冷的、寂静的……旅行的艰辛愁苦,尽在其中。

这温庭筠,字飞卿,是著名的晚唐诗人、词人,“花间词派”之鼻祖。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老天也算公平,给了他聪明的脑袋,也给了他一副“外星人”般的尊容,以至于有人说把他的画像挂在门上可以辟邪,挂在床头可以避孕,故他又有“温钟馗”的“雅号”。

再来说这首小令。称这首词为“小令”,是因为词按照字数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到91字)和小令(58字以内)。这首词共27字,故为小令。“望江南”,词牌名。

首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说的谁呀?一女子。她干什么呀?先梳洗,后至望江楼。心情怎么样?急切。何以知道?这两个行为之间,用一个“罢”字紧密衔接,主人公之仓促、急切,不言而喻。

或许是夫君近日鸿雁传书,已告归期。因为她夫君(姑且这样认定)是从水路归家,所以就到了江边的“望江楼”。她就早早起床、打扮、直至江楼,翘首以望,盼夫早归。

可这里似乎有一个问题,既然迫不及待,为何不“起床罢”,就“独倚望江楼”而先要“梳洗”呢?

这你要知道女子讲究“女为悦己者容”。这个女子要先把自己打扮一番,这样,见到自己的“悦己者”时,对方看到的就是自己最美好的样子。

可以想见,这位多情的女子,在夫君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一定如《诗经》中说的那样,不饰容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伯兮》),夫君不在,纵然有很多洗漱用品,但我打扮给谁看呢?

可今天不一样,我要梳洗一番,打扮一番!

句中“独倚”二词,也很妙。一个“独”字,显示出女主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形象。一个“倚”,则暗示盼望时间已经很长了,身体不支而只能“倚靠”江楼矣。

若用“立”字,说“独立望江楼”,那就是硬汉伟夫的形象了,如毛泽东之“独立寒江”。这显然与主人公性别、身份、心境格格不入。

“过尽千帆皆不是”,“帆”,借代“船”。这一句是情节的转折点。

女子独倚楼头,望着江上驶过来的每一只船。她眼巴巴地望见一只船过来了,但是没有停下,那不是夫君的船。又望见一只船过来,也没有停下,一直到”一千只”船都过“尽”了,过完了,还是没有一只船停下。

这是极言女子盼望时间之久,心情之急切。

“过尽千帆”,多么漫长焦灼的盼望等待!“皆不是”,又是多么失望!

接下来的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真是耐人寻味。“斜晖”,落日的余晖。“脉脉”,凝视貌,这里形容日光微弱。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看,这落日即将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黯然一片,这江水悠悠不尽,无语而逝,整个画面暗淡、迷茫。

你说这是写景呢,还是写情呢?可这一句,恰当地表现了女主当时的那种微妙复杂心情。

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断肠”,言极度伤心。白蘋,一种水草,古时男女离别常赠白蘋草。正当女主失望之极的时候,偏偏又看见了当时依依惜别的白蘋洲,怎不叫人愁肠寸断呢。

不过,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主张“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因此他以为最后一句“肠断白蘋州”,画蛇添足。“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迷离、朦胧将让蕴味更深远,更耐人寻思。

这首小令,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时间上,从清晨(梳洗)写到日暮(斜晖),可谓“望”之久矣!

行动上,开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到“过尽千帆”,直到看见“斜晖”,可谓“望”之苦矣!

情感上,女主经历了“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最后到“彻底绝望”的心理过程,可谓“望”之“伤”也!

所谓“望眼欲穿”,此女主公可当之!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jj/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