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教育初心/塑教师模范
TEACHERTRAINING
问教合肥,泽润课堂
-教师的人格·教育的基石-
——望江四小一行七人赴合肥参加第十二届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数学特级教师精品课程”教学培训会
最美人间四月天,合肥问教不虚行。四月的合肥,阳光不燥,清风徐来。我们望江四小一行七人于4月9日下午,带着虔诚的问道求教的向往之心驱车赶赴合肥。两天的学习,14节教学观摩,8场讲座,满满的教学干货,让我们的心丰盈起来,教学的自信也潜滋暗生。大家认真聆听,边做笔记,边思考,仿佛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因所见所听,才有所悟,因所悟,才倾之于笔端。真可谓——字字看来皆所思,一颗教心为学子。
语文组听课反思
这个双休日,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我很有幸参加了在合肥举行的“第十二届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数学特级教师精品课堂”活动。两天紧张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教育成就让我钦佩,他们那创新、钻研的精神让我惊叹、感动,他们那精彩的课堂、讲座让我陶醉……聆听了这些名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
星期六下午,来自江苏的徐宁老师执教了二年级《小毛虫》。在这节课中,徐老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教孩子们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词语“挪动”时,让学生挪一挪自己的位置来感受“挪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九牛二虎”的意思;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垂、掉、落”…..在讲完小毛虫的经历顺序后,徐老师指导学生观看蝴蝶破茧成蝶的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在讲解最后一自然段时,徐老师引导学生读,并配上音乐,把语文教学和音乐完美的融合,让学生们读出了小毛虫破茧成蝶后的惊喜,脑海里浮现了美丽的蝴蝶在轻盈飞舞的美好画面……纵观徐老师的整节课,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低年级的朗读、书写有多重要……
本次学习,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开拓了我的视野,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感谢领导对我的关爱与支持,我将已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取其精华,不断学习,将有效教学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杨凯)
语文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字词句的细细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教师不仅要深钻教材教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从周浩老师的课堂上看,师生关系融洽,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品词嚼句,学生用心去读,边读边看边想,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周老师启发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头脑中的画面,感受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让学生说出画面。并恰当地运用插图、动画等辅助学生想象,突破教学难点。既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潜力的提高。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再创作。对于这类写景的文章,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能体会景美,更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余正良)
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能跟随校领导、同事们来到合肥参加“第十二届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精品课程”的学习,我感到特别荣幸。
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师从黄亢美教授的杨穆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这节课让我们欣赏到了杨老师的幽默和智慧,他向我们呈现的字理教学,使我获益匪浅。原来字理识字能让识字过程变得如此轻松有趣,还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错别字,让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低段阅读课,基本上是随文识字课,所以低年段的阅读课要把识字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符合汉字的构字理据,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还要不断挖掘字理教学素材,比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识字、歌谣识记、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为我们识写、阅读服务,为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服务。(檀桃红)
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季锋老师是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老师,课前,季老师与孩子们交流“口头禅”----说错了,算我的!瞬间让学生的心都跟着他飞扬起来。
季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在习作之前季老师带领学生们复习本单元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然后给学生提供写作思路表,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后来在季老师的讲座中。我们才知道季老师的语文习作课堂精彩纷呈。师生放风筝、月饼品鉴会、动物进课堂、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享受过程中,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季老师给我们语文老师的启示就是习作要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身边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唤醒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快乐成长。(刘宜景)
教真语文,真教语文
————从杨穆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一课说起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两天的培训学习,七节课堂教学观摩,四场讲座,唯独杨穆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一课让我心心念念,至今仍沉浸在他的沉稳、大气、灵动而又幽默诙谐的课堂。
杨穆何许人也!百度资料甚少,只找到诸如“杨穆老师,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师承著名字理教学专家黄亢美先生。”这种言简意赅而藉藉无名的介绍。但不管怎样,喜欢上了就喜欢上了。观其人,身高约一米九许,身材魁梧,戴一副眼镜,如此魁梧中就透出了几分斯文和才情。讲座中,他透露了自己的年龄,刚过而立,这让台下的女粉丝为之惊呼。这也难怪,如此年轻就步入了语文教学大咖的行列。他笑称他用8年时间提前成为名师,完成了人生目标。
课如其人,这在杨老师身上得到了最好印证。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诗句般的语言,萦绕耳际,滋润心田。杨老师的课,每个环节都如此的自然,不刻意、不矫情,文章的重难点都在那一咏三叹的复沓中水到渠成,相得益彰。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杨老师做得最成功的就是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识字教学重字理,追求字的本源。识字方法多样,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比较识字,字不离词,词不脱句,句缀成篇。识字教学得黄亢美老师真传,此课堪称识字教学之典范。写字教学,虽用时不多,但个别指导成效显著。一个小细节,当杨老师让孩子们先描红再写时,他发现有一个孩子在老师上课前就写好了,也许是孩子觉得字写得不规范,于是赶紧擦掉重写。细心的杨老师发现了,问孩子为什擦掉,孩子说写得不好。杨老师追问,哪里写得不好,学生指出了自己写得不好的原因。这个对话虽然简短,但杨老师却把它作为写字个别指导的契机,及时生成。教学,有时体现在细节上,无数个小细节成就一节课的成功,杨老师真是一个细心的人!朗读教学,在这一课上杨老师主要是给孩子们纠偏,帮助他们改掉拖音、唱读、喊读现象。从说“老师好!准备好了!”课堂用语开始,杨老师就不惜时间指正、示范、带读,检查、反馈……直到完全纠正过来才开始上课。课文朗读指导更是用心、尽心、耐心,重点句子的朗读把脉问诊,对“症”施教。我们看到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仅凭此三点的教学,足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成功,以及带给听课者的教学价值思考。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寇;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我想以课为镜,是否可以照己,明己教学之得失。其实,每一个观课者在观课中,有三个“我”————一个是我之“我”,听课的我;另一个是你之“我”,如果此时站在讲台上的你是我,这一课我该怎么上?还有一个是学生之“我”,如果我是你的学生,这一节课我听懂了吗?或许,还有个“我”,那就是这篇课文的编者,如果我是这篇课文的编者,我心里会问:我编排这篇课文的用意,教者明白吗?有没有认真地解读文本?如此,听课时诸多的“我”在体内奔突,认取,颠覆,重构……杨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一课带给我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冲突。回想杨老师这节课,我们从中应该看到什么,或者该如何去思考教学呢?从教师本身看,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这是教学的底气和自信。从教学本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