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兵工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是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的。经查,该厂于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门37战防炮,并大量生产60迫击炮。年到年间,平均每年生产60迫击炮门,炮弹发,同时还生产出了战防炮和野炮。
??第五十兵工厂生产出的武器,广泛用于抗战,对于打击凶狠残暴的日本鬼子可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鲜为人知的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工人们在这些山洞车间里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制造枪炮,他们以满腔的热血投身生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坚定理想信念。??(二)厂房。??沿着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旁边的岔路口进入郭兴路,步行大约1公里,在公路旁边还可以找到一处老厂房,尽管它没有山洞车间那样显赫的“国保”地位,却仍然是一处珍贵的第五十兵工厂的历史遗存,它就是第五十兵工厂的一处老厂房,现为江北区文物点。??外墙上挂的江北区文物保护点的牌子。
??老厂房靠公路一侧的正面。
??废弃的老厂房,掩映在杂草和树木中。
??(三)职员住宅。??除了山洞车间和厂房,在靠江的一座山上的大溪一村,还有第五十兵工厂的职员住宅建筑群,也是挂牌的江北区文物点。多栋精致的青砖老建筑依山势居高临下整齐排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文物保护牌。
??一栋栋别致的老建筑,彰显出时代的印记。网上的资料说,这些职员住宅从建厂之日起就开始修建了,还分为分为“天、地、玄、黄、宙、洪、山”七大类。当然,这些分类也就是分等级的意思,网上的资料说“天"字类是单家独院,厂长住;"洪"字类一楼一底,每幢2户,"宙"字类一楼一底,每幢4户,每户为处长、课长、主任住宅;"地"、"玄"字类为普通职员(一般干部)住宅。"黄"字类是草房,"山"字类在大兴场的山上,是工人住宅,其中有岩洞房、捆绑(草)房。
??但是,上述概念,究竟是指的后面要介绍的眷字号还是就是指的这些房子,我还存在疑问,毕竟没有查到实实在在的史料予以考证。
??在这栋老建筑门前的木制沙发上,走累了的我也在此休息了好一会儿。
??关于第五十兵工厂的故事,考虑到篇幅,我就暂时说到这里了,下面我说说国营望江机器厂。??二、更名望江,建功立业新中国。??重庆解放后,第五十兵工厂于年开始启用“国营望江机器厂”这个名字,继续为新中国的兵器工业默默耕耘着。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讲述了望江厂生产的双37毫米高炮在越南战场上曾创造了一次战斗击落美机18架的骄人战绩。这也从侧面说明该厂继续发挥了抗战期间一流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除此之外,望江厂的产品还曾在国庆阅兵式上亮相,这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目前,国营望江机器厂主要的历史遗存,即挂牌保护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主要有下面这些。??(一)中码头厂房。??在路公交车终点站旁边的江边,就是望江厂中码头厂房所在地了,这一排厂房背靠山峦,面朝长江,居高临下拍摄的时候看起来很有气势。??关于中码头厂房,网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第五十兵工厂的厂房;二是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解放后望江厂的厂房。对于这两种说法,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一求证,先按照挂的历史建筑牌子赋予我的信息,归类于国营望江机器厂时期的建筑吧。
??中码头厂房的屋顶呈一个“人”字状,除了通风和采光良好以外,还能有效避免重庆夏季烈日的暴晒,对于工人作业来说无疑是一大福利了。
??一排人字顶的厂房拍出来非常的好看。
??(二)眷字号。??从郭家沱江边的主公路旁一直走到前面讲的第五十兵工厂职员住宅所在的那座山上,一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栋非常有时代特色,风格一致的老房子,外墙上都挂上了“江北区文物保护点——国营望江机器厂眷字号”的牌子。??眷字号的文保牌,每一栋都有,我就不一一展示了。
??从一个“眷”字,我们很容易想到,这些房屋的故事和职工的家眷走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拍摄照片的时候,遇到望江厂一位退休的老大爷,他热情地对我讲述了一些眷字号的故事。??国营望江机器厂建厂后,鼎盛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最多时达到数千人,特别是很多外地的职工来到重庆郭家沱后,在这里扎根下来,娶妻生子。为了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满足更多的家庭需求,眷字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眷字号,从年起开始修建,据说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二十多栋。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这些房屋里大多仍有居民居住,走进房屋内部,踏上那老旧的木质楼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眷字号内部的木质楼梯。
??(三)职工宿舍群。??在靠近长江边的望江小学旁边,还有几栋非常有特色的老建筑,尽管它们早已人去楼空,破败不已,但其外墙上的历史建筑牌子,则再度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建国之初。??重庆市历史建筑的牌子,上面有关于建筑详细的介绍。根据牌子上的介绍,我们得知这几栋建筑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当时重庆大型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形态和职工生活条件的重要历史见证。
??这一排老房子的半圆形屋顶是一大特色和亮点。
??房屋如今早已是人去楼空了,现场几个建筑工人正在忙碌地劳作着。
??三、人文丰富,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当我走进望江厂的老厂区和家属区,漫步在郭家沱的老街老巷上的时候,不由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老街区上度过。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二钢厂(重庆特殊钢厂)的家属区,也在父母工作的四川达县汽车六十一队的老厂区和家属区里生活过,对于老厂,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它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陪伴着我长大。??“要节约闹革命”,望江厂家属区的这栋老居民楼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标语。??中码头厂房墙上的标语和黑板。??望江厂家属区的老居民楼,一代人的记忆。??老屋前面,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婆婆。??大溪一村,也是望江厂的家属区。??大溪二村。在我前几天发大溪一村照片到朋友圈的时候,一位本系统的女同事联系我,叫我快点发大溪二村的照片,说那里正是她童年生活的地方。??郭家沱菜市场,肉铺前已经挂满了香肠腊肉,浓浓的年味儿。??原郭家沱工矿贸易公司百货,据说这里是某部电影的取景地。??老社区里祝贺双节快乐的标语。??望江厂家属区的老年人,享受着这份惬意的闲暇时光。
??这样的订报筒,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个,每天爷爷都会准时早上取阅当天的报纸。
??老居民楼前的一排老水表。
??老商店前的公用电话牌子,这也是珍贵的童年记忆。
??望江厂原工会大楼。??已经关闭的望江厂工会信鸽协会,见证着昨天的职工文化。
??路边的防空洞,如今已被利用为门市。??老厂区的安全生产公布台,早已没有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