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0月16日,亲近母语公益项目人员走访安徽安庆市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这所小学是亲近母语公益和扶贫基金会合作的“美好学校”项目学校。
陪同随行的,还有星星点灯二期项目学校——安徽安庆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的徐诗鹏校长和汪琼、石俊两位老师。
“美好学校-星星点灯”活动走访期间,吸引了望江县28所学校的多位老师参与,受到了县教研室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这次学校实地走访行程的概述。
Day1
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10.15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徐诗鹏校长带队,汪琼导师、石俊导师和我们亲近母语公益的项目人员一同前往望江县杨林中心学校交流学习。
10月15日一早,我们由安庆市坐车前往杨林中心学校,将近2小时才抵达学校。沿途,我们观察到大多数住户家里都是老人,中年人很少见。来到杨林中心学校一问,果然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
9:30左右,我们成功抵达杨林中心学校,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公开教室。推门一看,居然有这么多老师参加!一个阶梯教室坐得满满的。
刘校长说,当地教研所非常重视这次阅读活动,派了望江县的28所学校的多位教师来观摩学习。
那个瞬间,内心满满的感动!我们知道,这一刻,是阅读的魅力让我们相聚在这里。
杨林中心学校也为此次“美好学校-星星点灯”的走访做了精心准备,从活动资料上就可以看得出:活动流程、教学设计、听课记录表、讲座记录,非常详尽具体,和亲近母语论坛的手册有的一拼。
▲观摩学习的28所学校老师
Part1:绘本读写课
早上第一堂课,是十里中心学校石俊老师的绘本读写课——《蚂蚁和西瓜》,学生是来自三年级的同学,真是精彩纷呈的一堂课!
石老师让孩子们留心观察小蚂蚁们的动作、表情,然后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表达蚂蚁们在说什么做什么,再到用完整的一个段落描述。培养孩子通过图片去观察细节、深度思考、有效表达的能力。
这堂绘本读写课,模拟动作、进入情境、小问题提示、老师亲自示范……教学设计紧凑干净,没有多余的环节,同时又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表达。
真好!
▲石俊老师和学生们
课下和石俊老师聊,她说现在带四年级,这堂课是“纸上谈兵”,设计过教案,和教研组也一起探讨过,没有真正试过课。但是现场呈现出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好几位老师和石老师说:“一边听你的课,我一边就在网上买了《蚂蚁和西瓜》的绘本,打算回去就讲给我们班孩子听。“
石俊老师说,徐诗鹏校长六年前来到十里中心学校,开始引入亲近母语和儿童阅读理念,学校焕然一新。以前没有什么图书,现在图书室、班级图书角藏书丰富,而且每年都在更新,孩子们可随时随地接触到最优质的读物。作为这个学校的老师,石老师感觉这几年自己成长非常快,很满足。
▲石俊老师和学生们
Part2:绘本阅读讲座
第二堂课是绘本阅读讲座,由十里中心学校的汪琼老师分享。
汪老师做绘本阅读很多年,非常有经验,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担任安庆市儿童阅读研究推广中心秘书长,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坛新秀、《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汪琼老师
汪老师说,我们每个乡村教师就像这个绘本里的主人公“花婆婆”一样。在推广儿童阅读的道路上,必定会遭遇一些挫折,包括周边一些人的不理解、排挤,但是只要我们深信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是对的,是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那就勇敢地坚守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遇见最美的彩虹!
汪老师将绘本《花婆婆》与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完美地相结合,为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照亮了阅读前行之路。
接着,汪老师通过绘本《迟到大王》,教老师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汪老师一再强调:“想象力是每个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要轻易扼杀掉。”
▲汪琼老师
Part3:《日有所诵》通讲
下午第一、二节课是诵读课,由杨林中心学校的陈丽老师和林辉老师执教。
陈丽老师通讲五年级《日有所诵》第四单元。陈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班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文本做了相应的处理。
最后,陈老师还亲自范读,吟诵了古诗《春宵》和《望天门山》。吟诵得还真挺有感觉!
课下交流,才知道陈老师之前完全没接触过吟诵,完全是为了这次公开课临时学的,没想到陈老师学得这么好!
▲陈丽老师
接下来由林辉老师通讲六年级《日有所诵》第二单元。课堂上,林老师以孩子的多遍诵读为主,指导孩子们读出韵味、读出情感,把讲解降低到最低点,每篇文章只提出一两个主题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这两位老师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日有所诵》,但是整堂课下来,我们发现两位老师的上课节奏、诵读课重点都把握得很是精准,只是在和学生的连接上稍显欠缺。相信在未来的儿童阅读课程实施后,诵读课会做得更好。
▲林辉老师
Part4:《日有所诵》讲座
下午第三节课是《日有所诵》讲座,由十里中心学校的汪琼老师分享。
在场的大部分乡村教师,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日有所诵》。汪老师系统地讲述了《日有所诵》的编写原则、主要内容、各年级诵读重点、具体做法等,并带着老师们具体研讨一首首诗歌。由于大部分老师没上过《日有所诵》,所以在具体做法方面,汪老师做了具体阐述:
做法一:
每日一首或者每周2—3首,每次诵读时间20分钟左右。
做法二:
1.通讲(一周一次);2.齐读(每天十五分钟)。
做法三:
1.每周诵读一个单元;
2.先把该单元五首诗诵读两遍,然后重点讲其中一首诗;
3.诗文的讲解每天“进”一点。不求多、求深、求快。重在积累、浸润。
在汪老师的耐心讲述之下,大部分老师对《日有所诵》已经有了些概念,就只差在班级里具体实施,亲身体验了。
▲汪琼老师
Part5:交流座谈会
下午,我们特别安排了交流环节,请十里中心学校的徐诗鹏校长分享自己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的经验。
徐校长说,过去这所学校面临倒闭,生源很少。后来,学校引进新教育、亲近母语公益等公益资源,带领老师们扎实做阅读,培养了一批优秀种子教师,师生规模也一步步扩大。
现在学校已培养出多位名师,经常被聘请到各地做讲座、上示范课,在安庆市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
正所谓,一个人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的很远。
在听了十里中心学校徐诗鹏校长的分享后,杨林中心学校的刘校长表达了推进阅读的意愿,希望也能够成为点灯人,把学校的阅读气氛带起来,也能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乡村种子教师。
▲交流座谈会
Day2
①石林小学
②龙山小学
第二天,在杨林中心学校刘校长和林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出发前往石林小学和龙山小学,这两所学校是杨林学区的村小。
Part1:绘本读绘课
首先,由亲近母语公益的志愿者段宁老师为石林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绘本读绘课——《卡梅拉-我想去看海》。
可以看出,段宁老师为这节绘本课花了很多心思,认真做了教学设计。
段老师从封面开始,介绍封面、封底、作者,再打开蝴蝶页,请同学们做小探险家,陈述自己的发现,猜测发生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介绍到绘本作家,法国的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时,段老师打开一张世界地图,让孩子们找寻法国在哪里。只见孩子们一个个张大好奇的双眼,兴奋地在地图上找法国这个国家。
▲段宁老师和学生们
“卡梅拉想去哪里?”段老师问道。“想去看海!”孩子们齐声答道。“那孩子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用画笔画一画吧!”
段老师借用绘本里卡梅拉看海的梦想,启发孩子们思考自己的梦想。整堂课,趣味连连,精彩纷呈,真是太棒啦!
段宁老师虽然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但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