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讯夏日的午后,烈日当空,迎来一天当中最热的光景。位于安徽望江县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的大棚内,一朵朵球状的草菇长势喜人。外形圆滚滚的草菇,用双手掰开之后形似笑脸,又被称为“笑脸菇”。在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草菇年产量达吨,年总产值约万元;同时,借助草菇种植,扶贫产业综合体还具备技能培训、扶贫驿站等功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走上增收致富路。一朵朵“笑脸菇”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利器”。“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现了空间上立体、能源上循环、产业上联合。”太慈镇镇长曹长根介绍,该综合体占地面积57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多万元,新建标准工厂化食用菌房18套。据了解,望江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每年在稻米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稻草。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今,在草菇种植业发展的带动下,这些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宝”——为种植草菇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在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草菇每年可以“吃掉”吨秸秆,相当于综合回收利用余亩的农作物秸秆。大棚下,灰白色的草菇从种植架上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大棚顶,一排排光伏电站贪婪地吮吸着阳光,15个村的村级光伏电站和78户户用电站每年发电量达多千瓦,可节约光伏电站建设用地近27亩。草菇“吃”得好,“喝”得也不错。当地利用地下米的井水,为草菇种植提供洁净的水源,真正形成了地下、地上、屋顶空间立体综合利用格局。曹长根介绍,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通过带资入股分红、就业扶贫和光伏扶贫三种模式带动户贫困户增收。今年68岁的贫困户沈二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7年,他来到扶贫产业综合体上班,不仅实现就近就业,还可以照顾患病的老伴儿。上料、下料、采菇……沈二阳每天的工作相当繁琐,但是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收入,这让他感到很满意。“如今,我们已经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曹长根说。此外,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还与食品公司合作开发加工草菇半熟食产品,并注册品牌商标“太寺草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太慈镇扶贫产业综合体是望江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望江县以规划为引领、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通过投入扶贫资金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共投资万元建成了3个“空间上立体、功能上多样、能源上循环、产业上联合”的扶贫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为当地扶贫工作主战场。截至8年底,望江县已完成户人脱贫、56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30万元。(李东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sh/1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