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浦东滨江上

在浦东黄浦江畔长大的小孩,

亲眼见证了滨江改造初期的变化。离家多年,归来更多惊喜。NO.

在浦东黄浦江边,以柳公子的艺仓作为起点,向北行至八万吨筒仓,沿途很多精彩的建筑。路程大约10公里左右,建议骑行游览。

^PhotoCredit:GOOOOD(由于内容较多,艺仓美术馆及八万吨筒仓将在浦东滨江下篇中单独介绍)

浦东滨江步道

如今的滨江步道修缮完整,笔者用了月余走完了黄浦江沿岸和苏州河沿岸的步道及项目,之后会慢慢详述。

浦东从北墙到南墙有25公里的连续跑道,沿路有商业、配套服务、装置艺术、市民活动空间、运动场地。

靠近筒仓的旋转坡道

望江驿|致正建筑工作室(张斌)

在滨江步道上,每隔一公里左右就会有一个驿站,配洗手间贩卖机休息室,不同的驿站配有不同主题的小展览或杂志阅览室。

很喜欢驿站这种概念,现在很多城市的更新改造也都在规划落实类似的项目,既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又可以作为标志性节点,在不便定位的步道上起到导览作用。

搭配驿站的还有几个小观景塔,游客不能上去,没有任何功能,但从江对岸看标识性很强。笔者查不到相关资料,欢迎私信补充信息。

近期在网上看到新的“望江亭”规划建设,增加在望江驿之间,把距离缩短到米,期待。

JW万豪侯爵酒店|SOM

计划之外,从艺仓出来,碰巧看到旁边的酒店幕墙很有意思。

面向黄浦江的幕墙像幕布的皱褶一样折了个角。好奇室内的效果就绕到酒店大堂内部,可能是游客多的原因,酒店管理不严,轻松的到达中庭三楼连桥。整个中庭通高六七层,双层曲面玻璃使纵深感很强。

室内设计非常精致,从选材到节点都有思考的痕迹。

富士康大楼|大元建筑工场(姚仁喜)

东方明珠旁边,是姚仁喜先生设计的富士康大楼。从黄浦江对岸看,相比周围的超高层,体量显得敦实小巧。

年底参加AIAtour,有幸参观了建筑内部,当时很多楼层尚未出租。裙房顶层有个露天花园,设计应是作为搭配餐厅外摆区的景观,现在还没有被用起来。

双层幕墙系统很精致,内层幕墙中有电动百叶,解决西晒的问题。

^PhotoCredit:KrisYao

Artech

笔者注意到很特别的细节,斜线条的幕墙框料在转角处交接的略生硬,不知道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船厂|隈研吾

船厂也算是偶遇。骑车看到一栋立面特别的建筑,看看有点像隈研吾的手笔,一查果然是。

一座余年历史的造船厂改造,保留了原本的混凝土结构、部分红砖外墙和外挂的烟囱。

外立面另外以钢拉索串联悬挂空心陶砖,形成特别的肌理,柔化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和老建筑之间的对比。

悬挂陶砖细节

建筑临步道的正面比较肃穆,但对着江的一面商业氛围很浓,周末上午餐厅伞座下坐了很多吃brunch晒太阳的人。

^PhotoCredit:Archdaily

网上看到船厂内部的剧场效果不错,可惜没能进去参观。

滨江办公楼|HPP

办公楼就在滨江步道旁,大体量的红砖建筑很是显眼,从船厂出发向北不到一公里就可以看到。被保安拦下没有进到内部参观,只好绕着建筑走走看立面。

虽然材料是红砖,但细致的空砌拼花和深色框料使建筑显得精致。建筑底层的骑楼形成吸引人驻足的灰空间。

E15-3街区城市更新项目|EID(姜平)

^PhotoCredit:有方

EID的新作办公楼就在筒仓背后,也是寻找筒仓入口时偶然发现,当时还未完工,并不对外开放。

但通过沿街立面就可以看出清晰的体量关系以及精致的节点细节,包括幕墙和各种装饰构件,都呈现极高的完成度。

不知是否有意为之,办公楼的玻璃盒子刚好完整反射出马路对面的筒仓,新旧的建筑嵌合在一起,仿佛时空交错。

陆家嘴金融城展览中心|OMA

^PhotoCredit:Archdaily

路上骑车偶遇的展览中心,当时并不知道是OMA的项目,后来在Archdaily上看到,后悔没有停下仔细看看。结构非常厉害的建筑,还是OMA常用的桁架系统,下次路过再仔细参观。

步道沿途还有一些空置的小建筑,设计有些特别之处,没有什么信息,无法详述,也许未来会作为商业使用。

项目介绍:望江驿|致正建筑工作室(张斌)JW万豪侯爵酒店|SOM富士康大楼|大元建筑工场(姚仁喜)船厂|隈研吾滨江办公楼|HPPE15-3街区城市更新项目|EID(姜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xw/11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