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旅游必去的景点~
1、蜀锦
蜀锦是指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蜀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因为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蜀锦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
地点:锦里、宽窄巷子等地
2、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剧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广为流传的名戏有《白蛇传金山寺》、《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川剧绝技丰富,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刀等,令人叹为观止
推荐:蜀风雅韵(琴台路文化公园)、芙蓉国粹(春熙路后面)、巴蜀剧场(盐市口)、顺兴老茶馆(沙湾世纪城)
3、茶艺
成都爱喝茶,会喝茶,以至于外地人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
推荐:顺兴老茶馆(沙湾会展中心、世纪城)、人民公园茶馆、宽窄巷子。
4、武侯祠(成都市区)
诸葛亮殿在其后。
5、杜甫草堂(成都市区)
位于成都市郊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寓于此的居所。梅园和草堂寺合并而成的。
6、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市区)
在成都北三环。距离成都市10公里。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开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场,及文物。
8、春熙路(成都市区)
成都美女在春熙路。购物之地。
9、人民公园(成都市区)
园内有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公园有三个事必做
第一:在人民公园里面喝茶。
第二:掏耳朵。
第三:吃旁边的老妈蹄花
10、青羊宫(成都市区)
是一座道教宫观。里面有灵祖殿、八卦亭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的生日会举办庙会。
11、锦里(成都市区)
就在武候祠旁边。
西蜀最古老的商业街道。以川西民居风格建筑这主的老街道。饮食啊、小吃和客栈
12、望江公园(成都市区)
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里面有很多茶馆。
13、宽窄巷子(成都市区)
宽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得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14、文殊院(成都市区)
成都市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里面有很多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多件。
天府广场,是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一座广场,也是成都市最重要的休闲广场。此处也是公交换乘以及地铁换乘的地方。紧挨春熙路。
16、琴台路
琴台路,是成都市的珠宝一条街,市内大型珠宝搂在这里荟萃,也兼有少数小规模餐饮店。建筑保留了一些古建样式。另外,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
17、永陵路
成都永陵是唐末五代时期前蜀国王建的墓地,门前就是成都市中区繁华的永陵路。
18、合江亭·安顺廊桥
合江亭为“成都新十景的候选景点”,其入围候选景点理由是:“合江亭是在府、南两河汇合之处所建的一座亭台,为唐贞元年间(公元—年)西川节度使韦皋驻守成都时所建,因位于两江交汇处,故以“合江”名之,为士大夫宴饯之地。安顺廊桥同为“成都新十景的候选景点”,其入围候选景点理由是:“位于合江亭下游的安顺廊桥,于年8月3日精彩亮相,全长81米、宽6米,有着明清风格。桥栏杆上雕有梅、兰、竹、菊等代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图案,桥的两侧各有一座仿古牌坊,桥面和牌坊红墙青瓦,飞檐翘角,曲栏回廊,高度浓缩了中国民族建筑风格之精华。”
19、成都东区音乐公园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即现在的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年11月1日起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是国内首家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区和以音乐为主题的体验公园,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交:路、路
20、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选址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光华大道以西。
令人味蕾大开的成都美食~
成都,作为一座世界知名的美食之都,绝对不是徒有虚名,去过成都的人想必都会对那里的小吃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要说成都哪里的小吃最地道,当然要属那些不起眼的深街小巷,可要说成都哪里的小吃最集中,答案一定是:锦里的小吃街。锦里的小吃虽算不上特别地道,但种类丰富,几乎汇集了四川各地的名小吃。来到这里,从街头吃到街尾,我相信,你一定会品味到成都的麻辣鲜香,经历一场舌尖上的狂欢舞蹈。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都小吃几乎成了成都美食的全部,从各色小面到抄手饺子,从腌卤焖炖到凉拌冷食,从锅煎蜜饯到糕点汤圆,从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凡此种种,都是不讲究造型排场,却能满足饕餮之心的食物。
成都锦里街头的小吃
麻辣清单
1.钟水饺
钟水饺的创始人叫钟少白,受欢迎的是红油版。说是水饺却不带汤,放眼望去,只有一汪红油,所以苍蝇馆子里也叫“红油水饺”。上面至少会浇三种油:红油、芝麻油、红酱油。这红酱油是用红糖水和酱油按比例调出来的。煮好的饺子淋上“三油”,再撒点盐、味精、蒜泥……第二次光闻着味儿,就能激动地咽口水。
非常礼貌的钟水饺
最地道:地道的一定是全肉馅儿,没有菜码,浇上三油蒜汁绝不会生腻;红酱油里的红糖,讲究点的还要放八角、小茴香等一起熬,增加辛香感;均不带汤,带汤的一定不地道。
地道吃法:因为特制的红酱油总带点甜,所以不要跟老板强调“不放糖”,因为做不到;钟水饺的核心口感实际上是“蒜泥味”,如果吃不了大蒜还是别勉强尝试;千万别倒醋,否则味儿全变了。
家常范儿钟水饺
哪儿吃:成都“钟水饺”有十来家分店,武侯店(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号)最热闹;但街边馆子,尤其学校周边的苍蝇馆子,钟水饺随处可见,便宜且口味也不差。一份10个左右,价格在8-10元不等。
2.锅盔
锅盔在四川是一种类似夹馍的东西,胚子分为白面锅盔、军屯锅盔、南部锅盔。白面的不用提;军屯是最常见的,又叫“酥锅盔”,是一种街边常卖的直接将肉和在面里现烤的锅盔,也有椒盐的。南部锅盔中数锅盔凉粉最为惊艳,见过一家小店用酥油和面胚现烤,夹上麻辣凉粉,至今都特别怀念。
军屯锅盔
最地道:军屯锅盔在成都小吃界比较普遍,两面煎烤金黄,街边的还常挂着油;白面锅盔常夹各种菜,可选的一般是三丝、肉片;南部锅盔有方酥锅盔、盐锅盔、红糖锅盔,前两种可以用来夹凉粉。
南部锅盔
南部锅盔做的锅盔凉粉
地道吃法:街边的锅盔别看不上,看着油吃着香;去景区可选夫妻肺片作白面锅盔的菜码,一举两得;好吃的凉粉锅盔,胚和料都是尤物,可以先吃一口快掉出来的凉粉,趁胚子还酥脆时咬一口尝鲜,最后慢慢拿下。
哪儿吃:推荐邱二哥锅魁(青羊区金丝街45号大门口,近白家塘街),有白面、包糖、红糖可选,均价2块5;文殊院的严太婆锅盔(青羊区人民中路三段19号,近地铁文殊院K出口)有各种菜码,三丝和拱嘴的受欢迎;锅盔凉粉推荐南充方酥锅盔(青羊区三桂前街63号,近提督街建行);早上和傍晚的街边都有军屯锅盔的简易版;一般景区都有锅盔夹肺片,味道差点。
3.棒棒鸡
棒棒鸡于我们的印象就是街边无数的棒棒鸡连锁店,想卤味、凉菜的熟食连锁,有鸡肉和各种鸡的零件可选,还有豆干、笋尖等等,现称现拌,真空的可以勉强带回老家。棒棒鸡属于“怪味”,麻、辣、酸、甜、鲜、咸、香全都具备,又是典型的四川复合风味。
廖记棒棒鸡的无骨鸡爪
最地道:最地道的棒棒鸡在乐山、嘉定、重庆,从乐山棒棒鸡、嘉定棒棒鸡、重庆廖记棒棒的名字可以看出来;饭店里的棒棒鸡有点口水鸡的感觉,用的是浇汁,不是拌的;口味有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的等等,藤椒和麻辣的自然是上选。
地道吃法:拌好的棒棒鸡可以泡的时间久一点再吃,更入味;最受欢迎的是鸡肉、鸡爪、耳片、肺片、兔丁等。
哪儿吃:成都街头有多家廖记棒棒鸡店,密度堪比本地连锁超市,如锦江区人民东路68号。
4.麻辣兔头
本来我不吃兔,可去了趟成都从此就破了功。外地萌妹子们的惊声尖叫都阻挡不了本地萌妹子啃兔头的脚步。卖兔头且好吃的店有许多,成都人就像吃零嘴一样买来就啃,并亲切地称之为“啃兔儿脑壳”。成都人啃兔儿脑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流行吃麻辣兔丁,兔头无处搁置,不知道是谁用各种香料拿来卤兔头,从此造就了美食界一大神话。
麻辣兔头
最地道:好的兔头绝不是干巴巴的一坨,肉虽然少,但是香软,虽然捞上来时看着“口味很重”,但啃起来不腻且回味无穷;卤兔头也分五香和麻辣的,我们更爱麻辣的;广受认可的是成都双流老妈兔头,这个在成都也挺有名,不过就像我们提到的,好吃的卖兔头的摊摊比比皆是啊。
地道吃法:首先,挑大的;接下来给大家一个“狰狞”的小窍门,首先把同情心放在旁边;双手举起兔头于胸前,把上下颚一掰两半;先吃舌头,再吮一下下颚,吃干净周围的肉,下半部分搞定;然后吃眼睛,再啃肉最多的脸颊;最后吃脑花,可以吸,也可以动用筷子或指头。
哪儿吃:推荐梅兔头(金牛区一环路北二段号西北桥小学旁)和邓兔头(两家挨着),开了很多年,老板都是实在人,7元/个,兔头里花生多,红有多,能代表成都兔头的水平。
5.担担面
担担面各地有卖,但奇怪的是变化不是一星半点儿,所以当你去成都的苍蝇馆子叫了一碗担担面后,你会被刷新认知:担担面怎么是干的?没错,去四川点的担担面都不带汤,它就是一碗小面,上面撒点肉末杂酱,汤另乘。因为过去都是挑着担子卖,所以得名担担面,最早由一名叫作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发明。
担担面
最地道:担担面的面条细,从锅里捞出撒上肉碎杂酱即可,没有多余的东西,一些商家为了增加口味也放葱花和花生沫,无可无不可;加了辣椒的碗底会有红油,吃不了辣的提前说,但是有辣才地道;担担面的面臊是“脆臊”,也就是这个臊子炒出来不是稀糊糊的,看上去略干、松散。
地道吃法:没什么特别注意的,吃就是,喜欢酸的可浇点醋,不过四川的醋比较淡,有时候倒上一大股也没啥感觉。
哪儿吃:在成都分布很广,口味都不会太差,推荐小名堂担担甜水面(青羊区将军街1号达州宾馆1楼)红油给的比较足,它家的钵钵鸡也不错。
6.肥肠粉
会吃的四川人会吃肥肠,被一些人认为“有点臭”的肥肠在川人手底下一倒腾,变得香味十足。成都大街小巷也总有肥肠粉的身影,就跟北京的小肠卤煮一样,肥肠粉里的硬货不止是肥肠,是以肥肠为主的猪杂,配了上等的红薯粉,浓浓的老汤煮好,辣椒油伺候好,再来点醋,差不多了。
肥肠粉
最地道:肥肠粉上桌前会撒干黄豆,香菜、葱花、蒜自选;用好的红薯粉煮出来的肥肠粉不会糊烂,香而有韧劲;肥肠和粉丝是分开煮的,上桌前才铺上肥肠节。
地道吃法:酸辣才是一碗肥肠粉应该具备的素质;白味的也能做得出色,就是不太容易;肥肠粉和锅盔是标配,金黄酥香的军屯锅盔搭上酸辣肥肠粉,才算功德圆满。
哪儿吃:老瓦房肥肠粉(锦江区青石桥北街成物大厦附近),白味红味都不错,肥肠粉10元,加一份肥肠(冒节子)2元,如果不爱肥肠你也可以顺势吃吃酸辣粉。
不辣清单
1.燃面
燃面一般连同“宜宾”两字出现,不会有“更地道的”之说。不过宜宾燃面店通常都做得小且朴素,东西也卖的简单,客人去了基本就点燃面、燃面、燃面……燃面过去被叫做油条面,因为它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所以叫燃面。
正宗宜宾燃面
最地道:已经说到“油重无水”,其实吃起来并没有太油的感觉,最直观的感觉是干,捞起来需要甩干,所以吃燃面老板一定会伺候一碗汤;比较突出的辅料是宜宾黄芽菜和花生碎,这两样东西让燃面变得很香;燃面其实碱很重,但店家在做的过程中会进行处理,但任然残存淡淡的碱味;燃面有荤素可选,荤的就和担担面一样加了点“脆臊”。
地道吃法:建议是先不加醋,尝原味,吃到最后来点醋,结束战斗,面汤是必须的;加了辣更有要“燃起来”的感觉。
哪儿吃:看见“宜宾燃面”的招牌钻进去即可;推荐科院路的宜宾燃面(武侯区科院路锦苑巷特号饺子馆对面)
2.怪味面
对怪味面的印象不深,因为复合的麻、辣、酸、甜、咸,据说汤汁也是由猪骨肉以及海米、墨鱼、扇贝、鱿鱼等海鲜一起放入鸡汤内炖成的,没有什么是特别突出的,整体感觉是凌乱而均衡,怪味面馆里通常还会卖鳝鱼面、墨鱼面、鸡杂面等等,大概是因为怪味面原材料所需就顺便了吧。
怪味面
最地道:你能尝到海鲜味,一会又是猪肉香,一会是辣的,一会又觉得带点甜,都不必太惊讶。
地道吃法:吃怪味面红油很重要,如果比较香辣,这碗面吃起来更加有“怪”气,但是如果不能吃辣的人最好不要乱来,否则就变辣味面了。
哪儿吃:老字号是牛王街怪味面(青羊区十二桥路7号琴台路路口对面),徐老八原汁面(武侯区新南路88号附6号),不知道说的妖怪面是不是这家,记得老板喊面都是吼“幺鸡妖怪二两”,意思就是鸡杂怪味面二两。
3.冰粉
四川的凉粉有很多,黄凉粉、白凉粉、煮凉粉、豌豆凉粉、伤心凉粉,我们就简单说一下满街卖的那个冰粉。它其实就是一种甜品,粉+红糖,也许还有花生米、葡萄干。一般来说,天热的时候,还有吃了辣的时候,用来降火不错。
冰粉
最地道:火锅店里的冰粉性质比较稳定,口感也佳,红糖熬得恰到好处是关键,一般来说比较难判断,全凭舌头。
地道吃法:吃火锅的时候可以来一份。
哪儿吃:推荐巴蜀大宅门火锅家的红糖冰粉(羊区北大街91号近四川书市),因为大家都在推荐。
4.蛋烘糕
蛋烘糕这个东西好不好吃要问学生,学生的答案都是“很好吃”,因为它价格便宜,内容丰富,放学的路上吃两个特别赞,感觉自己萌萌哒……说了半天,蛋烘糕其实就是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专门的蛋烘锅上开始烙,翻面的时候,开始加你选的馅料,有白糖芝麻、奶油、巧克力、肉松、土豆丝等等等等,不起眼但真的很好吃。
蛋烘糕“操作台”
经典馅料
烤制好的蛋烘糕
最地道:蛋烘糕摊开来也就巴掌大,加了馅料后对折,吃着有股鸡蛋糕的清香,还有陷儿香,最“古早”的吃法大概是芝麻白糖,看着齁的慌,但一点也不腻。
地道吃法:建议点一个甜的,一个咸的,推荐芝麻白糖和鲜肉榨菜,个人觉得通常的馅料都不腻,都好吃。
哪儿吃:街边流动摊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