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受益贫困户主动成为扶贫政策的宣传者。记者在望江县华阳镇新西社区,见到脱贫户陈结华正忙着制作扶贫标语。“自担任扶贫协理员之后,我找到了人生价值,我要让更多的人知晓党的好政策。”
陈结华早年在上海做工时不慎从楼梯坠下,落下了严重肢体残疾。社区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安排他担任扶贫协理员。年生活条件明显好转的陈结华主动申请脱贫,成了新西社区贫困户的榜样。一时间,新西社区贫困户之间掀起一股“脱贫光荣风”。
脱贫户投身脱贫攻坚,他们与贫困户有着“田相近、屋相连”的地理优势;有着共同的境遇和被帮扶的感受。在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负责人靳贞来看来,能有效发挥榜样示范和政策宣传作用,提高了扶贫效率和脱贫质量。
2“因为感同身受,才更想尽最大努力让困难户过上好日子”
天已擦黑,时针指向晚上8点,望江县残疾儿童丹丹饿着肚子在家里等母亲归来。此刻,她的母亲农艳琼还在华阳镇计渡村为贫困户申请特色种养奖补。农艳琼也感到愧疚:“扶贫工作繁忙,经常顾不到家,委屈女儿了。我告诉她,妈妈在做好事,就像之前帮过我们家的叔叔阿姨一样。”
在华阳镇,像农艳琼这样的脱贫户担任扶贫专干的有9个。
“下载一个雨露百事通App,教育帮扶情况随时都知道。”在华阳镇大号村教贫困学生下载App的扶贫专干阮红燕曾经也是贫困户。记者眼前的阮红燕,梳着高高的丸子头,亲切恬淡而可爱。
前些年,阮红燕的母亲罹患恶性淋巴瘤,不菲的医药费让阮红燕“压力山大”。村“两委”考虑她家的情况,安排阮红燕进入村部担任扶贫信息员。她说:“因为感同身受,才更想尽最大努力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
在村里担任扶贫专干,任务繁琐,工资也不高,但是他们干得很带劲。为啥?“我们常怀感恩的心。”阮红燕说。
“身兼‘脱贫户’和‘扶贫人’双重身份,更能体会到贫困户的渴望。”靳贞来认为,他们借助政策“东风”,努力拼搏实现了“脱贫梦”,也能坚决落实政策助他人圆“脱贫梦”。
3“他们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由他们提供帮扶,协调工作更接地气”
近日,在华阳镇翠湖村扶贫互助会工作会议上,村干部七嘴八舌地讨论近期扶贫工作情况。脱贫户汪焰应作为本村互助会会长,凝神静听,不时提笔记录。
汪焰应本是党员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于年脱了贫。作为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主动响应镇村“党员包保”号召,帮带贫困户陈全元发展产业。“我原来对生活没有信心,老汪多次找我谈心,让我树立信心。今年通过养鸡、养鹅保守估计年增收元,有望于今年脱贫。”陈全元说。
我省不少地方成立了脱贫致富互助会,不少脱贫户进入互助会,协助村“两委”开展扶贫日常工作。汪焰应由于为人淳朴善良、热心公益事业,被一致推选为翠湖村扶贫互助会总会长。
如今,肩负互助会总会长的重任,老汪已经习惯了农闲时就拿着纸笔到其他贫困户家转转,问现状、记需求、说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老汪说:“我曾经也是贫困户,他们有难题喜欢对我说,能帮到他们我也很有成就感。”
华阳镇扶贫办主任徐涛认为,跟普通村干相比,能“现身说法”是脱贫户从事扶贫工作的优势所在。“他们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由他们提供帮扶,协调工作更接地气,也能让其他贫困户更易接受。”
“创新帮扶机制,让脱贫户成为扶贫‘急先锋’,既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能充分激发广大贫困户自主脱贫的意识,打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扶贫氛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负责人认为,这些扶贫“急先锋”们不仅愿脱贫、能脱贫,还能助力他人脱贫,充分显示了脱贫攻坚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夏海军)
官方望江之声
权威传播望江好声音
来源/安徽日报(节选)
编辑/徐罕
主办/中共望江县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
服务热线/-
投稿邮箱/jrwjbj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