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14日风和日丽。在这春和景明的阳春时刻,来自太湖县花亭湖摄协和望江县文旅摄协共54名会员、以及5名望江县书协会员、6名县向日葵舞蹈工作室成员和3名黄梅戏爱好者欢聚一堂。上午九时许相聚在美丽的慈湖。他们分别用镜头、唱黄梅、跳舞蹈、创佳作为传播文化慈湖,助推乡村振兴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神山茶园是慈湖村精品茶园之一,也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近亩的茶园生机盎然。一垄垄茶树长出沁人心脾的新绿,一颗颗嫩芽翠绿清亮,多名茶工们提着竹篮,穿梭于翠绿的茶园中,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向日葵舞蹈工作室6名成员,身着工作服和阿庆嫂表演服,用自己的双手在茶树尖上灵动采摘。太湖美女徐令仪现场表演的采茶舞更是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但现她舞步细碎轻盈,踏步旋转娴熟而灵活。袖衣口左右摆动,时而如云朵飘舞,时而如柳絮轻扬。真可谓“春山素手云上舞,翩翩霓裳染茶香”啊!惹得众摄影家们纷纷按下快门,定格一幅幅动人的春日采茶图。3名黄梅戏爱好者,主动唱响《黄莺树上声声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树上鸟儿成双对》等经典黄梅段,圆润的歌喉,优美的曲调,始终萦绕耳旁,掌声、快门声、喝彩声不绝于耳,整个茶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现场总支书记汪爱斌同志介绍,他们种的茶是最适合茶叶生長的红壤土,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只施农家粪肥,采取人工除草,是真正无公害茶叶。茶山每天用工达到多人以上,解决了户贫困户和人的就业,一季茶叶采摘下来,每个贫困家庭可增加收入约多元,村级集体年收入也在增加。
日近晌午,大家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离开茶山,赶往下个拍摄景点“山地油菜花”现场。和煦的阳光散在成片的油菜花上,显得格外金黄,一阵湿润的春风拂过,掀起阵阵菜花涟漪,不时闻到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的清香。登高望远,那明艳的黄色的油菜花与间杂着碧绿的麦苗,把山地装扮得五彩缤纷,构成了独特的慈湖田园景观。此刻,仿佛忘记了自我。
此时,几架无人机同时起飞,通过手机屏幕,可以全方位领略到山地油菜花呈现一片金色的“立体”花海。一块块、一层层、一片片,绵延数里,斑斓异常,令人慨叹!宛如一幅天然画卷尽情舒展。大家争相留影互拍,你拍花,我拍你,你录像、他拍片,都在争先恐后抢抓镜头。
“慈湖书院”是此次采风安排的第三个景点,几十辆轿车行驶在宽阔而蜿蜒的乡村公路上,路两旁的油菜花向后慢闪,坐在车里感觉到了“人在车中坐,车在花中行”的绝佳体验。
“慈湖书院”与“慈湖村”皆因王幼学的别号“慈湖”而得名。王幼学(-)博学多才,才华出众,多次被大臣推荐到朝中为官,都被加以拒绝,他潜心钻研理学和史学,被誉为元代八大名儒之一,年在他60岁时,返回故乡,在太阳山旁的慈湖畈筹建了慈湖书院,亲自讲学,书院故址虽早年被毁,但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多年来,书院名声薪火相传。当时间的年轮定格在实行民族文化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时,汪爱斌书记带领村两委,以挖掘慈湖文化为己任,通过“内引外联”的项目争取,在慈湖畈旁的老林山顶上重建了“慈湖书院”。该书院已经成为承载历史与现代教育文化交流的传承基地。
来不得你多想,几位“书童”早已“铺纸磨墨”。在书院内的案桌上、在摄影师的镜头下,5位书协会员思忖良久,分别拿起蘸满浓墨的笔挥毫拨墨,围绕“文化慈湖”这一主题开始完成各自的作品。有的泼墨有轻有重,有的勾勒有繁有简,整体一看浑然一体,苍劲有力。与此同时,几位舞蹈室的演艺人员在书院门前,在艳阳下翩翩起舞,展示了她们姣好的身姿。昔日幽雅、宁静的书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为期一上午的慈湖采风活动圆满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亲身感受到慈湖人的热情。我们坚信只要紧紧依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慈湖村必将成为文化创建、特色产业、休闲旅游融为一体的最美乡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