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LIFE
寻山水文脉
建情感链接
●山水资中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
--《园冶》卷一:园说/相地/江湖地
历数中国古代城池,往往依山傍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偏爱择山灵水秀之地而居,这一自然山水观,早已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坐落于四川的资中,便是一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古城。沱江蜿蜒流过,秀美山川环绕,孕育润泽了千年的资中府,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历史。浑厚悠长,耐人寻味。
本案地处资中县滨江湿地公园规划旁,与沱江仅一线之隔,同时又处于松山公园、沱湾公园、东皋寺郊野公园、江北公园等点状公园共同构成城市绿地系统之间,可谓是依山傍水,与江山和鸣。随着未来的发展,该地块也将成为成熟的住宅区,拥有可观的教育、商业、医疗及公共绿地资源。
▼项目区位图Siteview项目初期,设计团队来到荒芜的现场。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与近处烟波浩渺的江水是我们最直击内心的感受,本案前场进深较窄整体地形狭长,临街绿化与高架桥距离很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兼顾场地的功能与变化打造出充满山水诗意和品质的空间,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项目早期现场实景图Realpicture
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我们考虑到建筑与场地的空间关系,在开敞式空间与密闭式空间中抉择,最终选用了密闭式空间的做法。
▼方案演变过程Programevolution
在景观化的空间设计中,我们回归到“望江名门”的案名上,拆分设计主题,倚靠沱江的资源优势,延续在地山水文脉,打造一处坐拥城市滨江精华地脉的江畔名门。
我们设置“观山望水、江畔名居、林间漫步”的体验层次,层层递进、移步异景,营造内景外透虚实融合的空间布局,在使建筑与景观空间形成一体化的同时,合理的让场地与外界嘈杂的环境进行隔绝。
观山望水
悟山水哲学拓思维广度
久居城市,思维逐渐囿于城市的条条框框之中,都市生活缺失了人与自然相互碰撞的化学反应。望江名门在设计中,引入了资中造化灵秀的山光水色,宛如置身资中的好山好水,视野拓宽,释放思维边界。入口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我们在空间设计上通过有层次感的景墙将场地与外界形成分隔,过滤心灵的杂质,带来洗却纷繁,身入宁静的初印象。
入口的景墙设计以山为形,水为韵,串联里外,焕发空间活力,游鱼、流水、点景树的运用,将人的感官紧紧吸入场所氛围内,让人心向往之。
从入口移步至望水区,会经过一条迂回的小路,两旁山墙对望,素雅的背景装点着婀娜的树枝和植被,仿佛闲庭信步于林间小道。留白与自然的设计,创造了简雅的美学空间,灵魂和自然将在此进行一场不惨杂质的对话。
复行数十步,走进望水区,简洁明净、毫无赘饰,清澈平静的水面是天然的镜子,向自然借景,风起云动,枯山水泛起层层涟漪,天空曼妙的光影在此游走,建筑与山水景色的边界消失,二者浑然一体,形色交融。
山墙上浅色的纹理,中国的山水画,墨水晕染出资中山川的剪影,灵秀峻美,和水景相映成趣,呈现出广阔无垠的意境,思维和想象在这此畅快游弋。
夜幕降临,建筑的剪影倒映于水中,从远处看,虚实相映,叠影融合,仿若正在观赏笼罩在朦胧烟雨中的资中山川。空气中弥漫着山水的诗意绵邈,紧绷了一天的思绪在山水之间穿梭游走。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在中国人的审美中,水总是和景融合在一起的。水景区域在设计手法上借山借水,并且充分利用建筑外立面,打造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的缥缈意境。珠江夜月,浮光静影,翠碧嵌空,在夜色中增添了灵动柔软的美。
江畔人居
登高望远内观照心
临水而居,独揽江景,坐拥一城山水大观。登高望远时,能不为世间纷扰所障,亦能内观己心,发现真我,升华人生高度,找寻到孜孜以求的美好人居生活。
放眼远眺,茂盛的树木有序排列,勾勒着山川意象,石墙与之相互呼应,仿佛此起彼伏的资中山峦。当人们面对自然时,才能更好地与内心对话。开阔的草坪,广阔的视野,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漫步、交谈,一幅描绘人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自古以来,月亮象征美好,星空意味着广袤和无限可能。透过月亮雕塑遥远夜空,星月交辉,月落星沉,思绪飞到银河,徜徉宇宙,畅想幸福的未来,寻觅心灵栖息地。此情此景,美好生活仿佛近在咫尺。
林间漫步
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被快节奏生活裹挟的人们,时常忽略家庭生活,“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生活变成了奢侈。望江名门将资中山水运用其中,一山一水,相得益彰,温馨和谐,无论闹事如何纷扰,也能在这里保有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