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题提得好,教育局回答看不懂,我对

“我是老师,给亲戚家小孩辅导,算不算违规补课”?面对网友的提问,安庆市望江县教育局在10月8日的回复,彻底把我看懵了。

一、回答很模糊

这位网友的提问非常清晰,既表明了自己教师的身份,也说清了“亲戚找自己辅导孩子,自己难以推脱的”情况。

相比之下,当地教育局的回复就不够清晰了。先是搬出了两份文件,一是《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二是《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此后没有对提问者的情况定性,只是说希望提问者按照这两个规定执行。

二、问题难回答

说实话,不管是哪家教育局被问到类似问题的时候,都很难回答得好。最好的回答只能是“不准校外违规收费补课”。这个回答既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也符合双减的精神。未必精准,但不犯错误。

那现实生活当中是什么情况呢?即便教师没有在校外开补习班违规收费补课,谁还没有个亲戚朋友呢?亲戚朋友找上门让你帮忙辅导一下孩子,你好意思拒绝吗?如果你帮亲戚朋友的孩子补习,亲戚朋友好意思让你白忙吗?

“一律不准补”,违背人情!;“可以免费补”导向错误。你看,这是不是一个既难准确回答,又难界定范围的问题呢?我也这么认为,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上的“精确”本就不是“双减”试图去明晰的。在我对此做解释之前,咱们先来看看脑洞大开的网友想出了哪些刁钻的问题。

三、网友脑洞开

有人问,自己给姐姐的孩子辅导作业,姐姐留自己吃午饭,是否违规?

有人问,假期给亲戚的孩子辅导,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亲戚送了两箱酸奶,算不算违规?

有人问,老师在家能否辅导自己的孩子?

有人问,不收钱,白干能不能行?

有人问,自己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要给自己送礼物,自己不敢收,影响了亲子关系怎么办?

四、双减意何在

看完了网友的脑洞,我来阐述一下我对“双减”的看法、我对教师给孩子和亲戚补课的看法。我觉得“双减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对老师来说,不能让课外补课成了一种盈利的手段。作为职场人士,咱们都知道当副业收入超过了主业,没有多少人还会把主业当回事吧?

对家长来说,得杜绝对于课外补习的依赖心理,打击成规模的校外补课。家长累,孩子就没法轻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对祖国的未来也是不利的。

对教育来说,公办学校是主战场,绝不能丢失意识形态的阵地,既然如此,夯实学校教育就是重中之重。所以才会消解校外学习,补充在校时间。

教师给自己的孩子补课,无法禁止;给自己亲戚朋友的孩子补课,也无法禁绝,但这放在大社会之下都是小个例。只要老师不在外开班收费补课,就不会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也不会造成焦虑蔓延。

五、何时心能平

当然,很多人说,不改,校外补课就改不了。对此我有三个看法。一是削弱校外教育资源,二是补充新的就业出路,三是利用家庭存量资源。

什么是“削弱校外教育资源”?大型的教培机构被打压,中小型的教培机构很难保持增长,再加上对于教师行为的规范。这极大地提高了家长获取校外教育资源的门槛。绝大多数此前在校外参加补习的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当校外补习市场越来越小,整个社会对于校外培训的需求就会变得越来越弱。比起两个月之前的群情激奋,两个月之后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减少校外培训,或者是不再参加校外培训,更何况几年之后呢?

什么是“补充新的就业出路”?从国家近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来看,职业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

假如职校的校风校纪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生毕业后也能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那执着于通过上普高进入大学,甚至读研、考博的比例就会降低。

什么是“利用家庭存量资源”?热衷于追逐名校的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其实每个孩子最好的学校就是家庭。

父母之间很少争吵、亲子关系比较和谐、父母本身特别自律、家庭氛围相对民主的家庭环境,产出学霸的几率会比较高。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每个家长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孩子。

你给教育局的回复打多少分?你最佩服哪一位网友的脑洞?你认为“双减”的目的是什么?你愿意为了孩子改变自己吗?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ys/1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