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林禅寺青林寺的山门,左边是青林寺法物流通处,右边悬挂有望江县佛教协会的牌匾,门楣上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青林古寺”匾额。进门迎接我们的依旧是笑眯眯的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的彩色泥塑。穿过天王殿就是禅院,寺院不大但环境清幽,古貌虽早已荡然无存,但禅林气宇犹在。左边是地藏殿,里面供奉着地藏菩萨,道明、闵公侍奉在两侧,旁边是十殿阎罗。正中间是大雄宝殿,右边是三圣殿,殿内,寺主持正带领一帮法师在做超度法会。靠近山门边上有观音殿和祖师殿。院内的柏树下,有两个老人在对弈,浮生半日闲,看着就让人生出醋意的羡慕。徜徉在缭绕的香烟中,漫步在殿阶回廊里,注目着烫金的楹联匾额,心蓦然地就被这些佛家的禅理澄明地照亮。这里有佛教界最为出名的楹联是“无半点良心,何须拜佛;有一丝善意,也可来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等。青林古寺自建讫今已余年几经沧桑.几度兴废.一直是望江人的佛教活动中心.青林寺位于望江县城内小北门,今菜市场西北侧。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元泰定三年()僧了智创建,明洪武二年()僧性空重建佛殿,宣德二年()僧会行容建钟楼、方丈山门,清康熙七年()戒僧如意募建殿宇,并修山门。”光绪年间,寺僧本融重葺禅堂,邑人檀球(曾任南康知府)撰书楹联(详见《人物篇?檀球传》)。寺的正大殿与佛殿在抗日期间遭日军烧毁。民国36年冬,僧道参主持重修佛殿与大型佛像,恢复寺的旧貌。“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及佛殿遭严重破坏。一九八四年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住持释妙华收回大殿,寮房,及部分庙基。政府拨款重新修葺了佛殿及佛像,省政府宗教处亦多次前来视察。加之居士香客乐助和香火礼金,年底建成观音殿。由僧尼演明法师修建的千手观音菩萨。年建成三圣殿,内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和飘海观音。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大殿提词“青林古寺”扁额。年建成大雄宝殿,内奉释迦牟尼及阿难、迦叶二弟子、十八罗汉和文株、普贤菩萨,并将檀球撰书的对联悬挂其间。年建成地藏殿,内奉地藏王、道明、闵公三尊。年由住持释演铠新修建斋堂、寮房。年修建十殿阎罗圣像、大钟。青林古寺自建讫今已余年几经沧桑,几度兴废,一直是望江人的佛教活动中心。
③汪公古刹汪公是当地人对汪少卿的敬称。汪少卿是绩溪人,曾任扬州刺史,屡建功勋,隋末唐初被封为广惠王,弃官隐居望江金堤乡,后来迁到杨林武昌湖畔的磨叉山麓。汪少卿对当地老百姓很有感情,为人仗义执言,深得大家崇仰。他曾经多次大解私囊,赈急济贫,还结了许多义女,当地人共称他“汪家公”,尊称“汪公””。他去世后,大家以厚礼营葬。为纪念他,家家户户还流传做黑糍粑的习俗,从唐代至今。汪公墓地在湖畔,旁有古枫。墓前原有石碑、石狮及石砌拜台,文革时被砸坏,现在在墓地上建有纪念庙。传说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后,兵败退走武昌湖,汪公大显神威,驱来龙山神蜂相助。朱元璋即位后,不忘汪公大德,颁旨敇封汪公为龙王,并建“汪公古刹”。汪公是当地人对汪少卿的敬称。汪少卿是绩溪人,曾任扬州刺史,屡建功勋,隋末唐初被封为广惠王,弃官隐居望江金堤乡,后来迁到杨林武昌湖畔的磨叉山麓。汪少卿对当地老百姓很有感情,为人仗义执言,深得大家崇仰。他曾经多次大解私囊,赈急济贫,还结了许多义女,当地人共称他“汪家公”,尊称“汪公””。他去世后,大家以厚礼营葬。为纪念他,家家户户还流传做黑糍粑的习俗,从唐代至今。汪公墓地在湖畔,旁有古枫。墓前原有石碑、石狮及石砌拜台,文革时被砸坏,现在在墓地上建有纪念庙。传说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后,兵败退走武昌湖,汪公大显神威,驱来龙山神蜂相助。朱元璋即位后,不忘汪公大德,颁旨敇封汪公为龙王,并建“汪公古刹”。这里湖光山色,十分秀丽。周边的龙勘风光、果老磨叉、檀孝子墓田、赤湖浴日、猴潭明月、册子温泉、渡口红莲,都是著名景点。帆影点点、樵歌互答。听鸟鸣啾啾,看鸥鸟翔集,让人流连忘返。龙勘风光:在汪公坟南边有一山,绵延起伏二华里,犹如一卧龙畅饮武昌湖水,故此山曰“龙山”。满山松树,郁郁葱茏。但令人叫绝之处,当数龙勘头了。这里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春季,成群结队的人们来此尽情游玩,或野炊,或攀援,或垂钓,或拍照……夏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游鱼细石,历历可见”的湖水中纵情畅游。累了,可坐在湖中的“石凳”上,任凭河水抚摸自己的肌肤;困了,可躺在湖边的“沙床”上,让湖风驱走一日的疲劳。好一个惬意之处。果老磨叉:龙山又名磨叉山,这是有一定来历的。相传张果老路过此山,看到千年白石,情不自禁地磨起了自己的钢叉。不信?你现在还可以清晰地见到果老磨叉留下的痕迹呢!在武昌湖畔的磨丫山北麓,有一座汪公坟,坟上有一小亭,亭前建有古庙,坟的右则建有寮房,这座古庙就是传说中的“汪公古刹”。千百年来,远近香民争相膜拜,古庙虽在解放前被拆毁,但仍然是香火不断,近些年老百姓自发组织捐款修建庙宇。此地山水幽丽,环境优美,是很好的旅游度假胜地。檀孝子墓田:据老人回忆,此墓以前有不少碑文和华表,年大涨水,全被运送到江堤上作防洪器材了。至于详细资料有待考证。据说其后裔在海外有不少仁人志士,并拟建在此新建凉亭。赤湖浴日: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时,晚霞染红了天空,红云碧水,互为掩映,真是赏心悦目,罕见奇观,俨然一幅天然图画,不禁让人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猴潭明月:汪公坟北面有一伸向湖中的半岛——猴屁股咀,它是武昌湖与赤湖的分界线。咀后湖边有一珊瑚堆,人们称其为猴子屎。晚上西风习习(有“武昌湖夜夜西”之说),格外舒适。河水亲吻着岩石,格外温柔。每到夜晚,皓月当空,碧波绮丽,烟云缭绕,水天一色,放眼无际,好一派水国风光。大愿庵大愿庵,位于高士镇。庵堂并不显眼,只是我家乡的一座小寺庙,在寺庙群里,这里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地方。那里的光线确实很好。临近黄昏,斜射的光与庵堂墙壁的色彩融合在一起,有真切的宁静和肃穆感。佛在大厅里安详地端坐着,想是借着光打量着世间万物。他们操劳着佛界和人间的大事,也格外关照南边林子里的鸟儿。庵堂附近有许多鸟儿,鸟儿很多,多是池鹭和白鹭,也有一些小鸟雀。鸟儿归巢了,争着往回飞,先是在林子上空盘旋几圈,应该是侦察,再落到安乐窝里栖息。盘旋、飘落、争窝,瞭望,好生动啊!红色之旅望江渡江烈士陵园望江县渡江烈士陵园兴建于年,是为纪念牺牲在渡江战役中的革命先烈而建。陵园内现安放位渡江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名烈士82位,无名烈士位。年,烈士陵园迁址重建,年4月21日建成开园。新陵园建设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院内建筑古朴典雅。陵园以主门楼、渡江烈士纪念碑为主轴线,两侧有广场花园相应衬。园内建筑有渡江烈士纪念碑、渡江雕塑、渡江烈士骨灰陈列室、资料陈列室等。陈氏宗祠陈氏宗祠祠堂本身系一座砖木结构的近代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前后共三进。祠堂东厢为当年电话室,西厢为陈赓司令员的办公室,陈赓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作战部署,布置突破长江天堑事宜。《陈赓日记》载:“年4月20日16时后,乘车到凉泉东北的陈氏冲,并在陈氏宗祠宿营,一连串的工作,深夜始息。”年。8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为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坐落凉泉乡同乐村,距华阳河口起渡点30华里许,其四周有茂密丛林,利于屯兵养马;祠之东北滨武昌湖,西南近泊湖,沟通吉水、华阳诸河,为战士和船工们在芦荡深处练兵场所。祠堂本身系一座砖木结构的近代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前后共三进。祠堂东厢为当年电话室,西厢为陈赓司令员的办公室,陈赓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作战部署,布置突破长江天堑事宜。《陈赓日记》载:“年4月20日16时后,乘车到凉泉东北的陈氏冲,并在陈氏宗祠宿营,一连串的工作,深夜始息。”年。8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民村渡江历史纪念馆漳湖镇回民村滨江临海,是望江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安庆市回民人口最多、居住密度最大的民族村。渡江战役中,回民村穆斯林先辈们积极拥军支前,组成“回民渡江突击队”,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授予“伊斯兰的英雄”锦旗一面,并为每位渡江船工授予“渡江船工光荣证书”。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辈,彰显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让精神粮食能够永久的传承下去,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回民人。年回民村开始筹建回民村渡江历史纪念馆,该馆坐落于新清真寺内,总体建筑面积平米,是回民红色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年5月纪念馆的一期建设—图文展示厅建成开放,3年在市民委、县民宗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着手实施纪念馆二期历史实物展示厅的建设和实物收集工作。经过多年搜集整理,该馆现收藏有回民渡江船工光荣证、渡江船只等历史实物,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回民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文史图片资料,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示回民村渡江历史文化及发展历程。目前回民村渡江历史纪念馆已初步建成,两个展厅共计平方米。渡江历史纪念馆作为回民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承担着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回民村对外宣传、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回民村依托渡江历史纪念馆,持续开展4·2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4月20日,回民村都会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都会有大批中小学师生来到回民村,他们参观回民湾渡江战役遗址,听取现仍健在老船工讲述鲜活的渡江战役,在渡江历史纪念馆里感受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活动。渡江历史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对于弘扬红色历史,彰显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加深回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起到重要作用。广告合作
8
望江城市在线
内容分享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