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作者的图片
渡江英雄—回民支队
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打过江南去,解放全中国”,三野五兵团四十七师一三六团开到望江县沟口等长江北岸一带。回子沟除从工农耕以外,还以捕鱼、船运为主。为了发动回族支援大军渡江,五兵团专门派了回族干部李科长、周指导员、宋联络员等8人,做回族群众工作。他联系了我村清真寺阿訇王太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动员参加渡江作战。将“天、地、人”三号船,共计三十二条渔船组成一支突击队,并挑选身强力壮、水性好的水手共72名,承担了把解放军两个渡江突击团送过大江去的战斗任务。
老船工马承志为队长,下分四个组,丁宪友、丁宪文、董玉顺、董玉生分别担任组长,队员有:马自勤、马善松、马善周、马兆学、马普清、马兆喜、马兆端、马自来、马自学、马兆跟、马兆进、刘树靑、斯延龙、方延书、董学洲、马喜巴、马兆求、马兆乐、马吉龙、丁宪亮、丁宪明、王西平、马自中、丁发啟、马吉成、方延来、马吉如等人。他们献出所有木船三十二条,集中在怀宁县苍蒲闸一带内河和其他船队一起集训。
另四十名分别是:马兆永、马兆贵、马兆玉、马普良、马兆朋、刘树山、刘树林、刘树成、刘树凤、刘树松、刘树枝、刘树义、丁帮针、斯邵云、斯延凤、斯延生、方步云、丁凤山、董玉翔、董玉明、方延福、方延云、方延安、方延乐、胡孝明、马兆兵、马兆钱、马吉和、丁宪来、梁发和、马兆美、金深培、董学啟、董学水、马自富、董玉高、丁宪长、斯昌文、董玉发等作为预备队、担架队和运输队。
4月21日凌晨,天空中浓云密布,江面上雾气腾腾,自六合圩至供和洲一线十余里,几乎所有的堤埂、麦地都隐藏着解放军战士,各河套、港口排列密密麻麻的大小战船。由我村水手组织的突击队被分配到各条船上,大船3人、小船2人。下午五时许,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军一百二十门大炮齐发,无数炮弹风驰电掣地落在敌人阵地上,二百几十条战船驶出港口,在供和洲西面的夹江内,沿着大江西岸,以燕子形阵势摆开。五时五十分,我军抢渡部队奉命出发。驶在前面的是一九四七年抢渡黄河、攻克郓城,在大反攻中首建奇功的赵王团的突击营。以燕子行的阵势行至中流,敌人惊觉,炮弹在我突击团的周围激起无数水柱,几尺外什么也看不见,小船在浪涡中时隐时现。我突击队选手一个个按照指挥员指挥的方向,稳操战船,乘着微微的西北风,沉着勇敢地对准吉阳山头破浪前进。敌人凭着有力地形,集中火力向我突击船猛烈射击。第一号船上黑须飘胸的回民船工丁宪友大爷不幸腹部中弹,鲜血染红了甲板,周指导员要扶他进舱,但他咬牙紧握舵把,坚决不肯离开。周指导员只好一面用纱布裹住丁大爷的伤口,一面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丁大爷。当时敌人的右边火力很猛,周指导员命令船向左开,但丁大爷及时止住说:“不行!左边回水太大,船难靠岸,还是加把劲朝右边冲上去!”不一会,船头便渐渐驶进吉阳山江滩,第一颗黄色信号弹便从对岸的浓烟中升了起来,当我军炮火最后消灭敌人阜康圩一个火力点时,战士们一个个如猛虎般扑上沙滩,直捣吉阳,猛追逃敌,向东南疾进。
解放军在我回民突击队的帮助下,胜利渡过长江,二野五兵团副司令刘星和政治部董主任,在回子沟清真寺主持召开了“渡江船工庆功大会”,亲自把“渡江船工光荣证”和一面绣有“伊斯兰英雄”金字鲜艳红旗,授予在渡江战役中立下不朽功勋的回民船工(锦旗现陈列在首都中国军事博物馆)。
二:传奇人物马晓里(传说)
马晓里,在当时称之为土匪,但他为人正直,专劫富济贫,方圆几十里,从不乱扰贫民,他的口号是:边牛担种开门睡,光蛋无二跟我混。要想道上混,没有武器是不行的,据说他手中有一把手枪是从日本鬼子手中夺来的,枪要掰断上子弹,俗称撇子枪,正因为有了这把枪,一日深夜,泅水过赛口河,将赛口的保安队收复,弄了几条长枪,开始招兵买马,自称司令,威震一方,经常出没在有钱人的大堂上。
当时,国民党队伍中的一个司令姓郭,人称郭司令,为发财,做贩盐的生意,但这批必须要经过望江县城才能运出去。郭司令想借马晓里的力量将盐运出去,并讲好条件,马晓里通过望江县守城队伍,将郭司令的盐船开到城下,诱郭司令到城内休息,一步步引入马光安排好的暗处,将郭司令软禁处死,将盐如数与县城管分赃。
年,腊月二十九,被杀手杀死,在乡佬们帮助下草草埋了,大年三十那天,马晓里家被抄,后来才知道,马晓里的死是误杀,。据说一个叫马巍的地下党(什么党不详)是蒋介石点名要追杀的,眼线报告,马晓里很可能是被追杀的人,按照蒋介石“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命令,暗杀队将马晓里暗杀。
来源:庐山雅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