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古称左县、晋熙,安庆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国道横贯东西,东香高速临境而过,全县辖15个乡镇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7万。
太湖县在龙山湖之侧,大小湖泊遍布,因而得名"大湖",而"大"字在当地方言发"太"字音,误读为太湖。
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主要河流有长河。海拔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三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米,是安徽、湖北的天然屏障。
历史沿革
太湖县
太湖县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在西汉时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县治在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
隋开皇三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
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陆地——今晋熙镇老城所在地。状元之乡太湖山川,毓秀钟灵,被誉为状元之乡,文化之邦。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中状元3人,文武进士82人,文武举人人。元朝元统年间,黄信一殿试第一(状元);清嘉庆元年()和道光九年(),赵文楷和李振钧两掇大魁,被钦点状元;嘉庆七年,县一榜得三进士(李振翥、王廷元、李长蓁),被传为佳话;民国初年,出任安徽省长的吕调元,也系前清科举出身。一时真可谓人文鹊起,科甲蝉联。明清时还有不少人,如蔡呈图、李之让、马人龙、王大枢、鲁之裕、石庞等,著作甚丰,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留学欧、美、日本的有20余人,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的刘王立明和著名诗人朱湘等。建国后,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赵朴初以及著名的林业学专家马大浦,著名京剧演员和戏曲教育家叶春善,卓有贡献的宋文学史研究专家孔凡礼,后起之秀有著名作家石楠和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等。分布在国内外的太湖籍专家、学者数百人。此外,有不少青年学生在全国高考和各类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有不少的教育、文化、科技工作者在教学、创作、演出、科研以及其他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各种奖励。太湖民风纯朴而文风昌盛,对教育十分重视,每年高考中,本科达线率一直在安徽省、安庆市名列前茅。
行政区划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45'至°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全县辖晋熙镇、徐桥镇、新仓镇、小池镇、寺前镇、天华镇、牛镇镇、弥陀镇、北中镇、百里镇、大石乡、城西乡、江塘乡、汤泉乡、刘畈乡等15个乡镇,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末年末户籍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长15.6%。
自然地理
太湖县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45'至°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全县山地.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5平方公里,占10.85%。[1]
气候条件
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2.7℃(年2月6日)。年平均日照.7小时,无霜期天,年平均降雨量.4毫米。
自然资源
太湖县西北是山区,东南是丘陵;县之中部有人工湖—花凉亭水库(又名花亭湖),县之南面有天然湖—泊湖。无论山地、丘陵、湖泊,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万亩,有林地面积.94万亩,其中用材林.0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2.99万立方米,有林地林木蓄积量43.08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43.79万立方米。杉木、马尾松、毛竹、香樟、枫香、青风栎、乌柏、侧柏、油茶、油桐等,不仅遍地可见,而且栽培历史悠久。太湖县是全省茶叶、生漆、板栗的重点生产县。药用植物有百合、香附子、茯苓、白术、蔓荆子等,蔓荆子产量居全省之冠,远销几个省。动物方面,除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之外,还有野猪、野兔、狐、狼、水獭、野山羊、野鸡、野鸭等野生动物。太湖是全国商品牛和瘦肉型猪的生产基地之一。县山区山高岭峻,涧深溪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8万千瓦,小水电可开发量5.6万千瓦。[1]
已初步探明,县内的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瓷土、高岭土、紫砂页岩、石灰石、大理石、蛭石、铜、铁、煤等,其中以石英石、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最大。石英石储量万吨,含硅量达99.98%,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首位;高岭土、紫砂页岩储量为万吨。[1]
县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古代,因其特有的山奇水秀,招来不少的骚人墨客,象李白、解缙、王守仁等都曾留下赞美太湖山水的诗篇。“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是太湖古代的四景,虽然物换星移,旧迹难觅,却令人十分神往。建国后,太湖山水以崭新的姿容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别山中第一湖——花亭湖,宛如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湖面宽广,岛屿屹立,岸线蜿蜒,山峰层迭;湖周有西风禅寺、佛图寺摩崖石刻、汤湾温泉、月亮湾、狮子崖、龙山、四面尖、赵朴初文化公园等景点,真可谓集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于一湖,如今不仅有蓄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之利,也是难得的旅游、疗养和文学创作、地质研究的胜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