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巢湖城食笔记第45篇文章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遗忘文丨余海
一碗饭,在中国就有N种炒法。
广东人用生姜渣炒饭,要的是暖胃去寒。皖南人家,添一些火腿、笋丁,吃的是山野风情。
戏法人人会变,最好不过母亲做的。
记得某年从合肥深夜返回巢湖,知我没有吃饭,打开门便有一碗蛋炒饭摆在案前,不忘添一勺我最爱的缸豆小菜。
看我吃得欢快,慈母也极开怀。
---主编余海
◆◆◆
“单,巣,凡”
我在安庆读过书,学的第一句方言就是蛋,炒,饭。
安庆人说这三子字的时候,别有黄梅韵味,慢慢读来,叫单(一声),巣(二声),凡(二声)。
望江人的早晨,是从一碗街边蛋炒饭开始的。
每天一早,望江大街小巷的饭店、排档均有蛋炒饭迎客。这有点像天津人起早摊在铁炉上的煎饼果子、广西少男少女端在手边的螺师粉。
所谓南米北面,望江的稻米自古享誉江南。蛋炒饭,既是主食,也是身在外地的望江人有滋有味的乡愁。
到望江办完事,第二天天刚亮,阿波便骑着摩托到酒店找我,他要带我去雷池市场找蛋炒饭摊子。
◆◆◆
雷池好吃
取名雷池,是因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出自望江。
老城居民,家住望江中学附近的朱先生是我同学宋莹的父亲,也是雷池市场的老客。他每日清晨都要到市场买菜。他说市场位于老县城十字路口的位置,一直是望江县城的中心,老车站就在边上。
市场有三个入口,都在东洲路上。市场烟火味十足,从农发行和老干局中间的巷道进去,入口就有两家卖粑的早点铺,店家都不太张罗吆喝,站在笼屉的后面,微笑着看着你,经过她身边,轻轻地问候一句,“要粑么”,白色的酒酿粑、芝麻发糕、绿色的荞麦粑才出炉,腾腾冒着热气。
从右到左,从下到上:荞麦粑,粽子,糯米巴,发粑(普通米粑,加了酵母),蒸米糕
每日清晨,市井小民圾着拖鞋,穿着睡衣在市场穿行。比较经典的的画面是,男人们买好菜,添好家用,顺道再买几颗米粑,吃一大碗蛋炒饭一份汤,然后饱咯而归。
雷池市场始建于年,也是保存还算完好的市场。市场不仅有食肆,还有菜市场、杂货铺、服装店等,始于北宋年间的青林寺也坐落其间,每月逢初一、十五及重要庆典,寺内香火繁盛。有点像各地的城隍庙,热闹、乡味浓,是个且逛且吃的好地方。
◆◆◆
柒二餐的心意
柒二餐饭店,是雷池市场的一间炒饭老店。除了炒饭、面条之类,也经营炒菜、火锅。
老板姓杨,60出头。爱人姓毛,勤劳能干。他们一起年来到雷池市场做饭店。取名“柒二餐”饭店,是店里电话後三个尾号的谐音。
俗话说,小饭大谋。柒二餐饭店家的蛋炒饭也别有心意。
蛋炒饭(5元一份),提前炒好,人来便盛。
饭是金黄色,是鸡蛋+稻米+葱花的原味组合。没有南方蛋炒饭里的虾仁和烧腊,只是用菜籽油炒,油光发亮,吃在嘴里油润有滋味。
从蓬松度、香味、色泽、用油等来看,柒二餐的舒适度也是正好。不像我在江淮一带吃过的有些炒饭,干硬哽喉,不等两口便要憋出个嗝来。
再说小菜(免费)。六样排开,虎皮青椒、蚕豆酱和农家土黄豆是亮点。我吃不够的是虎皮青椒。椒肉醇厚,咸辣适中。添在饭里尤其下饭,恨不得一筷子把饭拢到嘴里。
除了免费小菜,还有免费时蔬。毛姐告诉我,现在人不大爱吃那么咸,她每天会根据四季时令搭配炒一些蔬菜给大家就饭。家常心意、妈妈味道,这在望江蛋炒饭圈是十分难得的。
望江人吃炒饭,更讲究的是一口汤。
汤是锤肉汤(5元一份)。瘦肉切片,用小锤捶成圆形薄片,沾红薯粉,使肉粉相融,锅中煮熟即可。
柒二餐家的汤肉酱色较重,着以青菜香葱。江湖快意之中,又有一缕荷叶田田的清新。
◆◆◆
汽车站江圩家
江圩饭店蛋炒饭是朋友阿波的最爱。
饭店在香茗山路号,老汽车站附近,金茶大廈对面。骑摩托从雷池市场往北大约5分钟车程。
阿波说,这家店的老板姓吴,老板娘姓王,年开的饭店,华阳镇人,老家在江边。老板娘朴实勤劳话不多,男老板比较热情健谈,夫妻两一热一冷。
江圩饭店老板娘给我印象深的是超爱干净,虽然装修简单,但从台面到地面都很光亮。不锈钢台面和白色的瓷砖墙几乎没有一丝油污。
包括盛饭的碗,里面若是有一点水,也不让你倒到门口地上,要倒进盥洗池,这一点,有邻家婆婆般的严厉苛刻。
江圩饭店,出名的是小菜(免费),有十几样。我觉得不错的是酱香茄子和凉拌黄瓜。茄子烧得入味,嵌以蒜泥,施以青椒,是家常,却又比普通人家老道用心。
江圩的炒饭,比柒二略干,鸡蛋也略少一些。汤是肉末青菜汤,摆在电饭锅里随人舀取。
毕竟是小本生意,6元一份,有饭有汤,小菜那么细致多样,也着实不易。
巢湖城食笔记,邀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