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香茗村一座老村庄最后的乡愁守望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

从一座村庄走向另一座村庄,只需不足米。

从一座村庄走向另一座村庄,却经历了将近年。

这是中国农业文明最具鲜明时代痕迹的村庄,而今天,它正在渐渐走向消亡……

年3月18日,偶然的机会,来自全国的30位知名水彩艺术家来到望江香茗村郝家老屋,记录这座村庄最后的“乡愁守望”。

他们一进村,就被眼前扑面而来的厚重的历史感深深震撼。几乎顾不上吃饭,喝水,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宣泄着心中的乡愁冲动。

他们要来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村庄消失之前,多一些记录。

这是香茗村郝家老屋被“遗弃”以来,最热闹的一次。画家,摄影家,旗袍秀,乡村的孩子,留守的农民……他们像过年一样,或跳跃奔窜于田埂之上,或趴在池塘边,或依靠在残破的红墙一角,或牵牛伫立石桥上……

水彩,让村庄的灵魂重又复现。艺术家带来了色彩,重新赋予村庄鲜活的面容。

他们坐在那里,感受着古老村庄文明的厚重气息,以及空气中雨水朽木与野草混杂的气味。

他们只是一个记录者。

他们,以及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力量。

这一刻,他们的内心与村庄做着无声地交流。他们只是略微的知晓一些关于郝家老屋的故事。

香茗村位于望江县的西北部边陲,鸦滩镇西部。郝姓在安徽望江后山一带属于大姓。

据记载,安徽安庆郝氏是山西太原郡。祖成二公元未明初两渡长江,从江西鄱阳湖(都昌县)瓦屑坝迁徙安徽怀宁雷埠郝家山,祖成二公生三子,老三迁徙到望江,落户香茗村。后分支成多个支系,郝家老屋是其中之一。

村里如今保存相对完好的老祖堂,大约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约年左右。年进行了修葺。

由于特殊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香茗村郝家老屋宅基地所在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最大的有10米左右。面积狭小,交通闭塞,与现状经济发展不平衡。8年郝家老屋68户按照新农村规划布局整体搬迁到新区生活。

新区地址离老村仅不到米。建成后,老屋几乎无人问津,如今整个老村只住着几个老人,他们仍旧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开。

香茗村一直流传着先贤的故事:郝隆:字佐治,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他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还有汉朝时期的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示不轻易收受别人馈赠的清廉。

一段千古佳话流传至今,郝姓族裔为了纪念祖先把先贤话作为堂联:“投钱世泽,晒腹家声”。

天色渐晚,艺术家仍旧不舍。听村民说,这里即将拆除,他们心里很痛。他们带着画笔画过大大小小的村庄不计其数。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灵魂。但象香茗村郝家老屋这样新旧村庄比邻而居,上下形成巨大的文明反差,在全国实属罕见。

这应该是望江绝版的古村落记忆,是乡愁延续承载最好的地方,是记得住村庄、留得住乡愁的最好实物见证。

艺术家们说,如果需要,他们会以艺术家的名义,集体呼吁政府保留下来,义务参与古老村庄的改造,融入艺术家的思想,并建议与边上新建的村庄一并整体规划,打造以乡愁文化和乡村变迁为主题的特色村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耕文明变迁的历史记录,让更多的人走进她,倾听她的述说……

(睿和村鲍国华摄影吴成铭)

水彩在线欢迎您投稿

水彩画/油画作品20幅

一份个人简介

一张个人照片

投稿邮箱

qq.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丹芪偏瘫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sh/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