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徽老乡的生活正在发生

习近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0年前看小岗分田,40年后看余庄分钱!”这两天,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在天长市桐城镇余庄村引发讨论,村民王信儒的这句话,再次被余庄人津津乐道。“报告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这段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余庄探索’不失为安徽乃至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方案。”桐城镇农经站站长、余庄村第一书记黄宗玉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信号,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黄宗玉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权益,一方面还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余庄村的集体资产年已全部折股量化到人,去年底实现每个成员40元的分红。有村民说这是‘等了40年,分到40元’,钱不多但意义重大;此外,村里在上级支持下,建设了一个标准化厂房,每年村集体可获20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农民要富起来、农业要强起来,关键还是要靠产业支撑。“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靠产业来联结。”金寨县人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士武介绍,他在金寨县吴家店镇发展了1万多亩油茶,10年累计用工3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此外,他还把油茶园的管护承包给当地20多位农户,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他们实现可观的收入。

望江县鸦滩镇党委书记汪结冰也认为,要实现生活富裕,光靠在村里的企业或者种养基地打打零工恐怕还不够。“十九大报告中说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我们鸦滩镇常年在外务工的有4万多人,其中3万多在湖州织里从事纺织业,我们要引导他们把织布机搬到家乡来发展。”汪结冰说,目前,已经有多个在外“织工”选择回乡创业,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孔雀东南飞,飞去又飞回。3万织工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农村创业增收的巨大力量。”

除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巢湖市散兵镇过去曾是建材之乡,“一天不抹桌子就一层灰”。而现在,该镇所在的巢湖市关闭了所有的矿山,并在全省“三大革命”中走在了前列。“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墙面美化,同时进行垃圾治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治理后的村庄真的是美如画!”巢湖农环办主任韩金明认为,我省实施的“三大革命”,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宜居总要求的具体体现。“农村就是要变成总书记说的那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韩金明说,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巢湖各地也顺势而为,制定村居民约,宣扬好人好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淳朴向善的文明乡风正在滋长。而在乡村治理方面,望江县也在安徽创新试点村民理事会、党群说事工作队等新型乡村治理模式。“每个村民组都有村民理事会负责集体经济组织的大事小情,每个行政村成立一个十几人的党群说事工作队,为大家调处矛盾纠纷。我们在朝着报告中所说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迈进。”汪结冰说。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sh/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