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文化纵览一一0栩栩如生的宋代动物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年秋,城北村窑厂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北宋砖室墓葬,从中出土了一组动物瓷塑(包括有鱼、鸭、龟、龙、蛇等)。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清理而获得,并藏于该县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出境安徽省鉴定站专家们鉴定为一级文物。这组动物瓷塑:

鱼塑一件:长11厘米,高5厘米,通体有鱼鳞纹,平首翘尾,呈游动状,背上有鳍竖起,生动活泼,富有“桃花流水鳅鱼肥”之质感。鸭塑一件:长9.8厘米,高6厘米,遍身羽毛耸耸,呈伏地回首状,羽毛纹饰刻划线条清晰自然。

龙塑一件:长9.8厘米,高5.6厘米,呈卧式,置于底座上,通体有龙鳞及龙爪。

蛇塑两件:其中一件长7.2厘米,首尾皆为人头装饰,整个身躯扭成8字形,呈盘踞形状;另一件长7厘米,人首蛇身,呈爬游状。

龟塑一件:长6厘米、高5厘米,人首龟身,人首稍露出于甲壳之外,呈窥视状。

从几件动物瓷塑看,其共同特点:明显地具有宋代青白瓷塑釉色晶莹锂亮、温和圆润的风格,而且烧制也较精细,造形奇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饶有情趣,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所谓陶、瓷塑,它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一个类别,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种,采用陶土或瓷土烧造而成的硬质材料的雕塑总称。因坯体在高温瓷化过程中变软、收缩,故在造型上有特殊要求,形体相对均衡,重心点须落在支撑面内,负荷部位要有一定的体量;同时又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质硬性脆易碎的特点,工艺上要求与之适应,造型不宜过于零碎,陶瓷塑或浑厚古朴,或清白细腻,包括有上釉或无釉,釉上彩或釉下彩、不上彩等不同种类。而瓷塑的渊源,正是从陶塑艺术演绎而来的,其发展历史也是够漫长的,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就大量出现有兽形陶器,以及奴隶社会以来的墓葬里也出现许多兽形青铜器,嗣后又出现动物瓷塑和泥塑,特别是动物陶塑。在近年来田野考古发掘中,更是屡见不鲜。如年山东胶县三星河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就出土有猪形陶,为身躯壮大、张嘴待饲的公猪形象;年湖北天门邓家湾屈家岭文化晚期遗址一次性就出土动物陶塑达60余件之多,包括有狗、兔、羊、猴、鸟、龟、鸭、鸡、象等形象(现藏于湖北荆州博物馆),形体小巧、手法简练、造型生动。

至于说为什么到了宋代墓葬里出现动物瓷塑?以及其寓意又是什么等问题:

一是因为经过五代十国割据纷争之后,到了北宋时期国家逐步统一,经济开始复苏,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瓷器烧造业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时人们的审美观也有所提高,瓷塑来代替陶塑的做法,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致。二是在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陪葬的习俗已是蔚然成风,特别是在陪葬品的质量上更加讲究和重视,力求精致美观,故这时将陶塑改为瓷塑也是很自然的事。三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动物有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认识,甚至较为热爱,所以对这些动物塑造起来比较生动和饶有趣

味。加之这些动物瓷塑均象征着人们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的意愿乐为人们所接受。

这组宋代动物瓷塑,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古人所以选择这些动物瓷塑作为一种陪葬品,无非是在“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支配下,幻想死者在九泉之下仍然过着长生不老,幸福美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死者的祝福也是对活人的一种精神安是从这一侧面看来,足见这一千古流传民俗具有强大生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xw/7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