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哪一个才是成都的中央公园

成都的颜色是青色,它是由灰蓝色的城市和绿色的植被调和而成的。

成都是一座城市园林做得很用心的大型城市,甚至提出了年前要将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的可怕目标。

城市是人类智慧的堆砌物,植被则是原始而朴素的,而成都巧妙地将这两者中和。犹记得成都打出过“世界田园城市”的口号,想必初心便是要“复得返自然”吧。

这个城市有那么多公园和绿地,可是哪一个才能真正代表成都呢?

乐游君从成都上百个公园和绿地中抽取了五个典型样本,它们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一起来看看,哪个才是你心目中的中央公园?

1

国际化的城南中央公园

桂溪生态公园

说到桂溪生态公园,绝大部分人的内心OS可能是这样的:

“在哪儿听说过,但就是想不起来。”

这种熟悉的陌生感其实并不奇怪,这来源于桂溪公园目前比较尴尬的位置——夹在环球中心和世纪城两大商业CBD之间,常住人口偏少,因此人流量较少,绝大多数人只是乘车从公园外围的天府大道经过,匆匆一瞥,鲜少有人深入过公园内部。

不过,正因如此,这里成了一片静谧优美的处女之地。

桂溪生态公园被誉为成都版“纽约中央公园”,同后者一样,桂溪公园整齐方正,被周边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拥有9个人民公园大小的占地面积,整个园区被树木、草坪和湖泊所覆盖。

行走在公园中,遥看掩映在树梢上的城市天际线,有别于传统城市园林提倡的融合与协调,这里强烈的对比颇有一番魔幻的不真实感。

桂溪和周围的环境更像是一个西方国家的模样,这里展现出成都国际化的一面。

园中还有一个专门为小朋友准备的游乐区域,专门为小朋友修建了滑梯、沙坑、蹦床、跷跷板等玩具。

巨大的白天鹅滑梯矗立在草坪之上,不像是一个游乐设施,反而更像是一个艺术装置。

最难能可贵的是,桂溪公园里拥有大面积的、市区内稀缺的可进入式草坪。

就像是上图中的沙坑鼓励小朋友们去亲近泥沙,桂溪也为所有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鼓励他们进入自然草坪,而非传统观念上的“远观不可亵玩”“请勿践踏草坪”。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自行车道、林荫绿道慢跑体系、体育场等健身项目。

桂溪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政公园,它不仅仅是一个缓解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这里更像是一个使人兼得自然与城市的美妙存在。

2

包容开放的一环路最大人民公园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如果你曾从成都的一环路南一段经过,那么就绝对不会忽略掉那座大大的红门。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边上,它就像一个现代都市的异类一般,安静又沉默。

川大望江校区经常被本校学子嘲讽为“一环路最大的人民公园”,原因之一是它极高的绿化覆盖率和浓重的人文历史感,更重要的是川大长期对外界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历史上的多次合并,使得望江校区内的建筑同时兼容多种时代特征、多种建筑风格,包括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的老建筑、部分后期划入学校的城市街道、小区居民楼、幼儿园、商铺等。

走在校园之中,你无法分清自己是在学校之内还是学校之中,因为望江就像是一个袖珍的小城市,它与外面的街道融合得十分巧妙。

令望江独特的,不仅仅是充满历史感、装修考究的老建筑,还有大片令人眼前一亮的草地和老树,这里应该是主城区绿化率最高的地方。

打开手机地图,你能看到一环路上有一块巨大的绿色方块,和周围灰色的街道有着强烈的对比。

望江双荷池、听荷池都是成都市内夏季赏荷花、观荷叶的必去之处,而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绣球花、蓝花楹则是游客们春天的最爱。除此之外,在校区内每个角落几乎都有树林,或高或矮,或老或新,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学校都弥漫着草本的清香味道。

正因为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人类无害性,许多南下的鸟类会选择在望江的树林中避冬,这也同时吸引了大量的珍奇鸟类在这里活动。

望江的天堂林便是成都市内的一个观鸟圣地,经常聚集了一大群鸟类和摄影爱好者在这里端着小马扎拍摄、观赏。

秋天的望江则是另外一番风貌。

黄透的银杏会在深秋的时候纷纷掉落,若是遇到出太阳的时候,望江的街道上就会被市民和游客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纷纷出游,在街道和草坪上拍照、野餐、放风筝,整个学校就如同节日的气氛一般,一种同欢共乐的和谐之感。

银杏的最佳观赏点是文华大道和绿杨路。

前者有着最多的银杏树和最长的街道,黄叶铺满地面的场景十分美妙。后者短小许多,但是树木古老高大,四周掩映着民国时期的红墙灰瓦,别有一番风情。

望江实在是一个城市中的好地方,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银杏,冬有梅,称它为大公园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这却是一座生活着数万人的公园,宜人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感和市井感,两者互相融合,却并不唐突,反倒是一种独特的美感。

3

收纳童年的城市田园

三圣乡

三圣乡位于锦江区的边缘,是城市中一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之地。共有“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东篱菊园”这五个主题景点

这里是一个供人们消磨时间的世外桃源。

其实这儿并不适合专门跑来游玩,因为没有游客会专门跑来一个农家乐发一天的闷呆。

不过,也许人们得学会度假而不是旅游,最好是一个没事的周末,和亲朋好友们一起来,打麻将喝茶,赏花采莲,划船饮酒。

“度假”在三圣乡是极低成本,人人可享受的。

三圣乡的街道狭小,街边种植着大量的树木和花卉,房屋低矮,并且多是白墙灰瓦的中式建筑,偶有人骑着自行车来往,常常令人想起日本或台湾的小街。

这里种植着大量的鲜花,有许多花圃和花市。如果你想要在成都买到质量上乘、新鲜的花朵,那么三圣乡绝对是你的首选。

这里的花市规模之大,品种之全,种类之多,可以说是城市中少见的了,把市区的那些小规模的花鸟市场和这里相比,可以说是弱爆了。

不仅仅局限于鲜花,这里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空间,从花店到工作室,从温室到民宿,文艺青中老年都在这里聚集。

比如说:做着各种稀奇古怪小玩意儿的木艺店。

比如说:有着上百个品种让人挑花眼的多肉植物店。

比如说:价格实惠但却做工精美的陶瓷店。

比如说:隐没在农田和农舍中的蓝顶美术馆。

蓝顶美术馆位于荷塘月色A区蓝顶二号坡地,与许多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毗邻而建。它是一栋裸露的灰色混凝土建筑,粗犷但却极有仪式感,在它的另一侧,则是广袤的农田和庄稼。

馆内亦如同周遭的环境一般,十分安静,是一个静心看展的好地方。

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而三圣乡是集大成者。

大抵是在面对城市化的扩大和侵略时,成都人心有忧虑吧。于是他们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复原那些童年时期的记忆和光影,那些绿荫和池塘,蝉鸣和蛙声,稻谷和花香。

三圣乡的人们都念旧,他们都怀念天真自由的小时候。

4

成都绿地的颜值担当

东湖公园

第一次到东湖公园的人,都会被这块巨大的水体吓一跳:这是在三环外吗???

明明是在二环高架旁边,却是郊区的辽阔感,只有湖水中阿玛尼大厦的倒映提醒着所有人,这里还是市区。

东湖公园的位置在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是成都三环内唯一的原生态湖泊,绕湖而生的是大量植物、草坪和原生湿地,是不折不扣的洗肺之地。

东湖公园是一个绝佳的人像拍摄地:广阔的空间、茂密的植被、多样的花卉、纯色的建筑、清澈的湖水、天际的城市。

每个元素都是那种可以拍一整套写真的地方。

位于公园入口的红美术馆,就是一个绝佳的取景之处。

整个建筑充满着旧工业时代遗痕与当代理念对接的前卫美学,而白色的环形楼梯和绿色的藤蔓,亦给人一种地中海希腊小岛的感觉。

而园中倚湖而生的小树,聚合成林,阳光天的时候投下来大大小小的光斑,这里更适合关于爱情,关于夏天的摄影主题。

在东湖岸边,还有一栋两层楼高的玻璃房子,透明的建筑和清澈的湖水、阳光交相呼应,拍摄出的画面纯粹而又干净。

总而言之,东湖公园是一个人像拍摄的圣地,它是成都绿地公园中,不折不扣的颜值担当。

5

成都文化的绝妙载体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可以说是成都古典文化的代表之处了。

后世无数的诗人、作家、政要都曾到访这里,他们期望在这里与千年前那个穷困孤独但却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这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从古时起,这儿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园内的古木苍苍,竹林遍布,光线在这里似乎也凝重起来,处处透着一种宁静和文艺的气息。

草木屋舍掩映之间自有一股田园的清新之气,可谓处处可成景观。茅屋故居刻意保留了一些残破的布置,不愧于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犹可感受到诗圣当年的情怀。

而更重要的是,这里完整地收纳了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如果你想要了解他,走近他,可以租用一个语音讲解器,一个人在草堂里踱步、游览,在这个千年后的时空去触碰千秋诗圣的精神世界。

园内的红墙几乎是一段时期成都城市形象的标志,出现在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中,那个在草堂里放风筝的小女孩成了一个经典印象。

这里代表着静谧又美好的城市性格。

杜甫入川这四年,一改往日的沉雄顿挫之风,寓居交游,赋诗题画,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千名绝唱。

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所见的满堂春色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蜀地夜景,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春雨之喜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漫卷诗书的狂喜,蜀地是杜甫诗词最温和、最安逸的时期。

杜甫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化在了这片土地上,而他留下的草堂,便成了他与这个城市的纽带。可以说,草堂是成都文化的中央公园了。

赞赏

长按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ys/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