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险公园,或称“防灾公园”,最早源于日本,是指:“在由地震引起的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而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构造而建设的,具有作为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避难通道等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我国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中将“防灾公园”定义为:城市中满足避震疏散要求的、可有效保证疏散人员安全的公园。
结合国内外对于防灾公园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认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具有以下8点特性:①以公园绿地为构建基础;②具备完善的防灾设施;③平灾结合;④功能复合;⑤作为避难和救援场所;⑥灾后重建;⑦大众参与度高;⑧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利用已建的公园,进行“平灾结合”改造更新,提升防灾避险效能,建设具有综合效能的防灾避险公园,则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城市用地、加快城市防灾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根据住建部、住建厅、市民防局、地震办等政策性引导要求,我市拟启动位于城西片区的望江公园防灾避险功能提升改造工程,在满足其生态、游憩等基本功能外,兼顾防灾避险功能,以满足灾难发生后的非常时期城市民众防灾避险需求。
一、望江公园名片:
区位:澄西船厂、锦江花园以东,长江以南,春江华庭、怡江城以西,滨江西路以北,江锋路横贯东西。
占地面积:亩(江锋村),约31ha。
规划定位:公园绿地,第二过江通道预留位置
原设计单位: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原建设单位:江阴市财盛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
建成年份:始建于年,年1月竣工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原设计平面
▼原设计鸟瞰
▼卫星遥感
▼区域位置
▼现状水系
▼现状植被
二、改造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望江公园改造工程
2、项目性质:新开
3、项目面积:29ha
4、建设主体:江阴市园林旅游管理局、江阴市民防局、江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地震办;
5、设计单位:江阴市城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6、投资规模:万
7、建设期限:年-年
▼改造总平面布局
▼改造后鸟瞰图
▼滨江西路入口改造效果
▼江上烟波节点、棚宿区效果
▼江峰路入口区域改造效果
▼篮球场(应急停机坪)、指挥中心及科普中心效果
三、改造方案:
1、设计定位:应急避难场所、体育休闲公园
2、设计依据:原有设计方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DGJ32/J-)
3、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平灾结合,既能符合日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又能兼具发生灾情时应急避难的功能。
4、建设要求:按照国家Ⅰ类应急避难场所标准设计,可容纳人,避难30天以上;灾难来临时通过大面积的硬质场地及疏林草地安排设置棚宿区,并配有基础设施、一般设施、综合设施。
5、功能定位:公共休闲、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童乐天地、绿肺氧吧、防灾避险
6、改造重点:
(1)防灾避险设施: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新设置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消防措施、应急避难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网络。
(2)园路系统提升;
(3)景观节点及构筑物提升;
(4)植物景观提升:在原有植物布置基础上,丰富植物品种及层次,提升整体效果;
(5)水系清理;
(6)体育场地及设施提升完善;
▼功能定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