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厂前世剪影下篇

望江厂前世剪影

文/杨耀健

根深叶茂生气勃勃

50厂搬迁到郭家沱,给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乡,带来了百年不遇的机遇。

郭家沱的山民全部有了职业。力气大的,当上了50厂的搬运工,力气小的,坐在树荫下捆扎钢筋。妇女和小孩每天往工地上送三顿饭,回来的时候,兜里总是装着父亲或丈夫挣的工钱。厂区建起简易公路,一直通到江边码头,上面日夜行驶着既不吃草,又不晓得休息的铁壳怪物,后来才知道那东西叫做汽车。从广东带来的4台柴油发电机,每台可发电千瓦,照亮了郭家沱沉睡千年的夜空。从来没见过电灯的山民,以为那是“小太阳”。

50厂员工常年保持在人左右,一家三代少说也有五六口,员工、家属总数起码有2万多人。其中既有江浙人、广东人、东北人,也有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本地人,于是一些江浙味、广东味和本地江湖小饭馆应运而生,茶馆一直开张到江边,银行、邮电局、商店、子弟学校遍布在厂区外,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集镇,比江北县城还闹热。江对岸的大兴场原为三日场,很快变成天天赶场,农副产品购销两旺。

老工人赵师傅回忆说,从前厂里一个车间就有几百人,三班倒,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甚至一天上班10小时到12个小时。工人们知道是为了保家卫国,从无怨言。50厂劳保福利好,发工资那天,郭家沱的饭铺、酒馆人声鼎沸,座上人常满,杯中酒不空。50厂的职工最牛气,附近山乡的漂亮姑娘,都想嫁给厂里的人。若是遇上厂里招工,我的天,满街都是从四乡赶来的壮劳力,排成一条不见头尾的长龙,任挑任选。

50厂尊重人才,尊重劳动者。从广东来的老技师李勤回忆说,起初生产第一,员工居住条件马虎。抗战胜利前后,厂里开始修建青砖房,一楼一底,优先分给技术骨干,年他也分得一套福利房,就在山坡上,可以远眺长江。工人住房不如职员,但每家都有一间房。单身职工住集体宿舍。

工资报酬高来自50厂产品合格率高。高级技师王国章回忆,厂长丁天雄责成他,根据德国莱茵炮厂的生产管理模式,制定本厂规章制度。他基本上全盘采用和推行莱茵厂的生产管理机制,甚至连各种表格、账册都沿袭德国格式。

厂里还成立了稽查处,拥有武装保安数百名,负责厂区保卫、考勤。

年日机开始对重庆实施大轰炸,50兵工厂从当年到年,在铜锣峡北岸峭壁下,一字型开挖22个长方形山洞,将瞄准器等精密仪器车间、材料库房迁入洞中。

《中国工人》杂志报道:“我们试游江畔,便觉得人烟骤增,机声聒耳。看见数百家内迁工厂,正在平地建造。有的正在开工制造,其奋发努力,犹如前方战士在战场。”文内所谓的数百家内迁工厂,自然包括50厂。为保密,50厂未公开。

人才荟萃共铸辉煌

50厂第一任厂长江杓的父亲早年闯关东,在京奉铁路沟帮子车站任站长,结识了奉军28师师长冯德麟,成为拜把兄弟。冯夫人收江杓为义子,冯家赞助江杓留学德国,可谓恩重如山。冯德麟的儿子名叫冯庸,年江杓回国,为回报冯家,一直协助冯庸管理大冶工厂、大冶工业专科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江杓到南京效力于军政部兵工署,因工作能力强,逐渐成为兵工署长俞大维的左右手。

江杓出任50厂厂长后不忘旧情,凡是冯庸介绍来的人员,他都接纳。而冯庸在“九一八”事变后加入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绝大部分家产,创办了一所以自己名字为校名的冯庸大学。冯庸承袭了父亲冯德麟对俄国人的憎恨,而在“五四运动”新思想熏陶之下,他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活动上,比父亲更加坚决。

东三省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各界人士辗转来到大后方,却苦于没有立足之地。这时,冯庸便将东北籍民主人士、爱国青年、冯庸大学师生介绍给江杓。江杓是来者不拒,根据来人的专长,或安排到技术岗位上班,或介绍去子弟校教书,使他们获得生存和相互交流的空间,保存了一批将来收复东北失地的栋梁。

年初,冯庸又向江杓推荐了一位东北老乡,名叫阎宝航。因阎宝航此前担任过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军委会政治部战地党政治设计委员、中央赈济委员会顾问等职,江杓安排他任50厂福利处处长。阎宝航不坐班,每周从重庆到50厂两三次,每次冯庸也

来郭家沱,与江杓相聚。江杓和冯庸都不知道,阎宝航是红色特工,借助50厂福利处长身份,与陪都工商界人士积极交往,为长期潜伏和搜集情报奠定基础。

只不过老奸巨猾的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十分警觉,怀疑阎宝航是中共党员,指示俞大维于年底强行将阎宝航调离50厂,改任政治部设计委员。

年8月抗战胜利,根据兵工署制作的《各兵工厂现状调查表》显示,50兵工厂此时拥有职员名、工人名、官兵名、力夫39名,共人,机床台。月产37战防炮2门、60迫击炮门,月产迫击炮弹枚、60迫击炮弹00枚、75野炮炮弹枚。

年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抗战迁渝的工矿企业陆续迁回原地。第50工厂奉命留在重庆,未迁回广东。同年6月,李式白出任第三任厂长。

早在粤二厂筹建之初,由于缺乏资金,原定配套的炼钢厂、火药厂未能建立,使这家规模宏大的新式炮厂先天不足,从一开始就带有不能独立生产的隐患。直到新中国建立,苏联援建钢铁厂,国产钢材奋起直追,电力工业节节高升,这才终于填平了50厂的短板。

50厂的员工纵然没有投身疆场,直接杀敌,却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为国家民族锻造利剑。作为战时中国的重型武器厂,员工们以服务抗战为第一要义,以报效祖国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为中国战场提供了门火炮。50厂以其卓越实绩,在中国近现代兵器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作者系原重庆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重庆文史资料》副主编)

来源:《铜锣之声》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郭家沱微发布」







































急性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多久能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ys/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