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问你东至有什么名人,就把这条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东至人知东至事,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看东至城事!

了解最好玩、最有趣的生活信息和城市资讯!

周馥

周馥(~.9.22),字玉山,号兰溪,谥悫慎。安徽建德(今安徽东至)人。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清同治九年(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其间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宜,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三年(年)任永定河道;七年(年)任津海关道;九年又兼任天津兵备道;十年,奉李鸿章之命到渤海编练民舶团练;十四年(年)升任直隶按察使。甲午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前敌营务处总理。马关议和后,以身体病弱自请免职。

周馥初为李鸿章文牍,协其兴办洋务三十余载,在北洋海军、武备学堂、天津电报局及开平煤矿创办过程中均有作为,是后期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操盘手,而且助开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与安徽公学,有功于教育。(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的东至名人频道)

梅尧臣

宋景佑年间,着名诗人梅尧臣任建德县令,自称为采茶官,并着《南有佳茗赋》,他在这篇文章中说:建德南边的山峦,通天地之灵气,春雷过后,吐乎纤萌,做成嘉茗。雀舌露掇的,进贡朝延;鸟啄长撷的,献给公卿;枪摩而炕的,市场卖钱;嫩茎茂团的,充乎赋征。当时,女的放下蚕织,男的放下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摘取一叶而至一掬制之,士农工商日饮不厌,富贵贫贱不啜而不宁……由此可见,梅公对东至的茶叶是推崇备至的,而后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许世英

许世英(~),字俊人,一作静仁,安徽至德秋浦(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我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年任刑部六品主事。

年清廷设巡警部门,任巡警总厅行政处佥事,次年春升四品。

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翌年受命到欧美考察司法,参加第八届世界监狱改良大会。年春回国,奉调往山西任提法使。民国成立后任直隶都督秘书长、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政治会议委员及福建民政厅长。后任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交通总长。次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大理院院长,9月继任赵秉钧内阁司法总长。与徐谦、陈锦涛等发起组织国民艺进会。(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谢宗安

谢宗安(-),东至县马田人,字钟厂,晚年自号三石道人,磊翁。其父谢国恩系晚清贡元,通经史擅诗文。他7岁时开始描红学习书法,12岁已楚楚可观,16岁习六朝碑帖,后师从桐城姚仲实研经学,长沙陈朝爵攻文词。24岁供职于省城安庆,并以壁巢大字蜚声皖江。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9年()受国民党省整理委员会指派,改组成立秋浦县委员会,为成员,次年活动停止。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决心投笔救国,颠沛辗转于徽墨歙砚之乡,时主持中央日报东南办事处冯有真举办书画联展,被邀请参加、作品大受欢迎,求书者接踵而至。抗战胜利后返乡,整理田舍,再亲翰墨,并任马田乡乡长。至德解放,人民政权诞生之初,欲追究于他,乡人念他并非重罪,报信怂他出逃。他审时度势,一路惊魂,卖字度日,几经艰辛,年定住台北。休整有年,后经同乡好友赵执中、马继先等多方资助,又重整笔砚,张罗碑帖,并与诸名家接席,方知自己年少气盛,所见之不广也,于是不辍恳习二十年如一日,期间曾于同道李超成、马寿华等共同发起组建“中华书法学会”,又以马绍文先生为龙头筹建“八俦书会”,积极推动台湾地区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弘扬中华文化,维系同胞情谊。(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周明泰

周明泰(-),字志辅,别号几礼居主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人。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的长子。曾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内务部参事。酷爱戏曲,专门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他熟悉梨园掌故,广泛搜集戏曲史图籍,并常与著名京剧演员交往。后移居上海、香港等地,闭门著述。著有《几礼居戏曲丛书》、《几礼居随笔》、《读曲类稿》、《枕流答问》等,后将所藏珍贵戏曲史料及唱片捐献国家。

  周明泰,周馥嫡孙(周学熙长子)。幼年读私塾,擅长德语、英语,民国七年()任北洋政府秘书。(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爱国教育家章大光

章大光,他出身于书香门弟,其父教家馆,幼从父教。青年时就读于贵池七中。民国八年()毕业于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当时“五四”运动新思潮传播到安徽,安庆掀起了热浪滚滚的学生运动,章大光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追随校长光明甫,并结识了进步人士周松甫、方乐等人,撰文发表感慨:“无数生灵毙于洋枪洋炮者,惨也。彼强我弱何为?民无知者,国乃弱矣!”时同学章韫胎留学深造,陈访先东渡日本考察,他自愧不如,但不甘落后,九年()经池州六邑同乡会介绍到北京,转由许世英推荐到实业部工作。在部学习一年,熟悉了一些开办实业的知识,又经许老介绍到上海、南通张謇创办的纱厂、农场参观,从而坚定了他“实业救国”的思想,学习参观回乡后,他无意为官,决心以办学、垦荒为终生大业,立志救国救民。年,章大光在八都湖等地垦荒围圩计划办农事试验场,同年在大渡口镇盖起40多间楼房、平房,计划办小型棉纺厂,后因军阀政府阻力横生,两个计划终成泡影。年,章大光转而捐资办学。(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英勇烈士-刘学诚

刘学诚烈士,安徽东至县大板村人,年参加革命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5月在举行农民暴动中被捕,同年11月,红十军攻克秋浦县城时营救出狱。参加组建三个红军局并当选大板红军局主席。同年12月在江西浮梁县开展革命工作时与敌人发生战斗,不幸负伤被捕。第二天,敌人砍下刘学诚头颅,挂在大板村头术杆上示众三天,不准收尸。后来由其母偷偷地取下学诚头颅,用针线串连安葬。刘学诚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

年1月10日 幼年家境清贫,未曾读书,但聪明过人,正直刚强,被称为“小英雄汉”。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家乡组织农民团,秘密发展工农武装力量。同年6月,他率农民团在大板桥集会,以搭台演戏为名,竖起农民武装暴动的旗帜。不久,由于叛徒告密,红庄、杨林、黎痕、苏村四保土豪义勇队围攻农民团,他不幸被捕。11月,红军攻打秋浦县城。他获救出狱,随军回到大板、东坡畈、昭潭三个红军局,任红军局主席。之后,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维护社会治安,运送支前物资和护送伤员。11月7日,红军局门前悬挂“苏维埃政府”横幅,他召集有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动员农民参加红军游击队,并将豪绅刘龙林当场处决。11月10日,大板红军局被迫解散,他于浮梁三元八亩里被国民党义勇队逮捕。审讯中,敌人进行严刑拷打,腿部被刺数处,鲜血直流,但他咬紧牙关,临危不惧。敌人残酷地砍下了他的首级,悬挂在大板卷洞桥的杨柳树上“示众”3天。(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朱富润

朱富润(—),又名义才,在结盟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外号朱老五,东流(今东至县)胜利镇人。土地革命时期,被推力地方农民起义军一小首领。他出生雇农,家贫未尝就学。15岁时仍帮人放牛,16岁打长工,为油坊打榨锤,18岁父母双亡,孤苦难度生计,寻思帮工受剥削,终非长久之策,因私卖白荡湖,触犯族长、豪绅,被送交官府下狱。他性格刚直,勇敢过人,在狱中,常为难友打抱不平,敢于顶撞狱官。5年后获释,破屋已倒,无家可归。一气之下,从此浪迹江湖,继而投军吃粮。民国15年(),他在国民党第三十三军一团当上营长,后被遣散,回家务农,因朱、叶两村争田械斗,而吃官司败诉,益发不满地主豪绅的压迫。当时东流杨某拉他为匪,被拒绝,杨某借朱的名义在外劫掠,遂被官府烧了朱的房子,将其田地充公,朱只好逃匿他乡。

年农历2月2日夜,朱富润邀集了8位好友,在檀村胡家庙,饮血为盟,决定筹枪筹款,拉队伍铲富济贫。继而向豪富借款借枪,招集散兵游勇,并缴了杨某人枪。年底红军已到至德、东流山区活动,朱富润闻风而动,在朱家村宣布起义,打起“天下第一军”的旗帜,郑重提出“铲富济贫,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表示向红军学习,去江西找红军大部队。朱部为穷人撑腰,将白荡湖交给穷人管理。10月,朱率领全军向徽州进军,沿途向穷人宣传:“条牛担种家里,平头百姓不过问,穷哥儿们不好混,跟着我们朱富润。要想儿孙不吃苦,快来拥护朱老五,贪官污吏定杀掉,土豪劣绅定不饶”。因此得到群众响应,送茶放爆(炮),热烈迎送。踏上徽州地境,始有战斗,智取样根岭,过祁门,破休宁,夺万安,旋克皖南重镇屯溪,一路上砸监释犯,分粮散款,穷人拥护,富绅大贾多相率潜逃。一时震动皖、浙、赣3省,南京国民政府也惟恐朱部入赣与红军会合,四处调兵遣将围攻。朱部在攻打屯溪战役中,放火烧了屯溪商业区,使数百家商店、居民蒙受严重损失,由此朱部声誉受到影响。后转战龙潭,直捣石田汪仲容(屯溪商会首领)家乡,接着挥师进攻婺源,不幸一时无备,被浙江保安二团所袭(一说康泽率领的别动队),遂奔浮梁,转彭泽又遭赣军堵击,朱部失利,奔望江县吉水沟。适与皖军一三八旅巡查队遭遇,激战数小时,巡查队虽败退,但朱富润左眼受了伤,欲化装往安庆医治,经官珊时,为团董吴钢等发觉,报告怀宁县(当时怀宁县治在安庆),出动搜捕队,于4月23日上午包围了官珊村,朱伤势严重失去战斗力而被捕。刑讯时,他正气凛然,视死如归,年4月25日下午,与曾小毛、韦廷才、洪照扬、王良如等同时殉难。

周志俊

周志俊(-),名明焯,号艮轩主人、市隐。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周馥嫡孙,周学熙次子。幼年随祖父和父亲寄居青岛,倍受先辈思想熏陶。

年,他随父迁往北京,父亲为他请了一位英语家庭教师,使他掌握了英语,并涉猎多种书籍,还参加了美国亚力山大汉弥尔顿商学函授学校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学,侧重于钻研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年在父亲接着筹办公司第二纱厂一一青岛华新纱厂时,为了与美国美兴公司洽商订购设备,父亲选他担任自己的翻译。从此,引导他走上了经营民族工商业的道路,与父亲共同经营着青岛华新纱厂。此后他还效仿父亲的东瀛之行,于年西行考察了美、德、法、英、荷、比、丹、奥、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在8个月的行程中,重点考察了棉纱业,特别是在美国参观了产棉区和纺织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近百处,还参观了芝加哥百年博览会,开阔了眼界,接触了新技术。(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汪迴思

汪迴思(生卒年不详),字金门,东流县晋阳(今东至县)张溪人。乾隆六年()拔贡,考取国子监正黄旗教习,选为宝应县教谕,但还未到任就病故。为人易直慈良,他的才学宏通渊博有请教者,无不相告,并且很详细。因此,人们重他的为人,更尊重他的才学,因此,带着疑难问题请他指点的人,终日不绝。所著有:周易质义、四书质义、周易存说、尚书存说、诗经存说、曲台存说、春秋存说增订四书衬义、四书存说、历代帝王纪要、克择晶元、地学薪传、古文质义、河防存说、诗学卿云集、有吾堂文集,共百余卷。(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艺人檀雪华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原为民间一种小戏,现在已成为全国地方戏中的佼佼者,它那优美动听的声腔,配上悦耳的乐曲,处处扣人心弦。今天之所以久盛不衰的活跃在民间,受人喜闻乐见,我们不能不想起传承发展黄梅戏的老艺人求艺传艺的精神。原东流县老艺人——檀雪华(原名檀昌华,又名雪伢)对黄梅戏确有一定的造诣和奉献。

檀雪华的老家住在东至县胜利镇青云村陷阱头。家境并不好,住的是一间很小的土砖瓦房,父亲早年去世,只有母亲抚养他。他自幼酷爱黄梅戏,跟一位姓董的师傅学戏。他家跟我家只隔一条公路,他在公路东,我在公路西。他比我岁数大,当我懂事时,他已经是黄梅戏界的红人了。(更多详情请上东至人网东至名人频道)

更多历史名人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ys/7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