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
成都“好吃又好耍”,
是一座连名字都带着舒适安逸的城市。
然而,
成都还有不太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在这座城市里,
传承千年的文脉从来没有中断过。
成都,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1.玉林路的尽头,可不只有小酒馆。从上世纪开始在玉林社区里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诗人、地下摇滚、民谣、建筑师。如画家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建筑设计家刘家琨,雕塑家朱成,行为艺术家戴光郁,诗人翟永明、唐丹鸿、钟鸣,地下音乐人虞志勇、沈小彤等都曾混迹于此。他们租用小区内的老住宅作为自己的画室或者工作室。社区内坐落的各类小酒吧、咖啡馆、茶馆成为各类艺术小圈子的聚集地。玉林完全可以称作成都现代艺术的摇篮。刘家琨说,玉林是对成都而言相当于苏荷区之于纽约。
2.四川是“诗歌之国”,据说,当今成都聚集着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诗人。去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年代诗丛”选了当代10位诗人,成都人就占去了6把椅子。上个世纪80年代,成都的诗人参与了“第三代”诗歌运动,创立了“非非”、“莽汉”两大诗歌流派,今天的成都诗歌创作依然活跃,很多诗人来成都拜访诗人,北京“下半身”诗社的成员尹丽川、巫昂、沈浩波、春树都来过成都,春树来成都签售《北京娃娃》,第二天的报纸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标题“春树向成都前辈诗人请教”。
3.收入“年代诗丛”的诗人柏桦的诗集《往事》,曾在成都各大书店出现脱销。遭人鄙夷的现代诗歌,在成都从来不会遭受冷遇。在成都,你说你是写诗的,不会被冷落,反而会受到尊重。有个商人喜欢成都女诗人小安的诗,花费近万元请小安夫妇去度假村消费。有很多外地的杂志编辑来成都组稿,其真正的目的只是想拜访翟永明、小安、何小竹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