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3日下午5点半开始,安徽合肥迎来今年首场降雪。不少合肥市民的朋友圈,被新年初雪刷屏,在网络上一片兴奋的背后,这个城市也在应对着因暴雪而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
受持续强降雪影响,合肥市望江路沿线6座公交站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记者获悉,截至发稿时,事故已造成至少20名候车乘客受伤,其中一名女乘客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另外,由于连日暴雪叠加,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受灾,据马鞍山、滁州、蚌埠、亳州市民政局报告:1月3日起,上述地区出现暴雪,局部大暴雪。截至4日17时初步统计,受灾人口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公顷(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死亡4人。
6座站台出现倒塌事故1人被砸身亡
医院北大门附近,有两个BRT站台,均出现了倒坍情况。4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望江路与桐医院站台时,发现BRT站台四周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倒塌的顶棚仍在站台。公交车改由路边停车,过往的乘客也都退至路旁。进站台有一名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引导提醒。医院正大门的站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塌,许多不了解情况的乘客,被迅速引导到路旁候车。
位于望江路的卫岗BRT公交站台,出现倒坍伤人事故的视频,自昨日上午起迅速在朋友圈传播。昨日,记者赶到现场发现,该站台上方的顶棚已经被移走,顶棚与公交站台连接处的管道直径大约8厘米,断裂口较为整齐。站台地面上还可见几处血迹,一旁还有几把被砸坏的伞。据旁边一位居民介绍,早上七八点的时候,站台突然倒下来,很多等车的人都被砸破了头,医院治疗了。
此外,望江路与石台路交口的秀水花园站台,昨日早上九点左右也出现玻璃牌砸伤人事故,事故导致乘客王女士被砸伤,后经医治无效死亡。据了解,王女士今年61岁,平时在一家单位做会计,昨天早晨当王女士站在望江路秀水花园公交站牌下时,突然遇到公交站牌倒塌,她被压在金属遮挡下面,头部被砸严重。事发后有路人打电话报警求助,最终赶到现场将伤势严重的王女士送往附近的医院急救。王女士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启用不到一年施工单位曾被通报批评
据了解,合肥市是从年开始对望江西路进行了改造,由于机动车行车不顺,又优化调整了部分路口侧式公交站台,年才实现全线公交车路中停靠。望江路多个站台出现倒塌事故,引起了很多市民和网友对于工程质量的质疑,“才启用不到一年吧,算是比较新的,这么多都出现倒塌事故,质量肯定有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向合肥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询问“站台施工单位是哪家公司”,但是都被告知“不知道”。
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示信息显示,年4月13日,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单位,对大众路、八公山路、和平路、望江路公交站亭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其中就包括合肥市望江路岛式站亭30座。招标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概算约万元。此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中标公告显示,年5月6日,一家名为“安徽创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以余万元的金额中标。
1月4日下午,记者试图联系网上公示的安徽创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但是始终无人接听电话。
另据合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显示,年10月26日,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对望江路公交站亭施工单位处理决定的通报。文中称,施工单位安徽创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进度缓慢,严重滞后于合同工期,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多次调度无明显进展,且现场物料乱堆乱放。这充分暴露了施工单位合同履约意识淡薄,管理严重不到位。”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决定对该公司予以通报批评,处罚违约金5万元,并责令其公司法人进场主持工作,后续加快施工进度,又好又快完成剩余工程量。
新京报评论
别让大雪成公共设施隐患的“试纸”
应当说,这场降雪,确实来得有点猛烈,尤其对于一些平时缺乏应对降雪经验的南方城市来说,更是有点猝不及防。
不过困难不是应对不力的借口。尤其像合肥这样的北方城市,应对大雪天气的经验还是比较充足的。实际上,3日17时30分,安徽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III级应急响应;而3日20时40分更将暴雪预警信号由蓝色提升为橙色。1月4日上午,合肥市长凌云也召开了冰雪灾害应急三级响应部署会,并指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亲自指挥,现场查看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由此可见,大雪猝临,当地政府相关的应急响应和部署,也不能说不及时,不能说不够重视。
不过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在合肥这样的省会,依然还是发生了意外:不断加码的预警,并没有阻止6个公交站台坍塌,并导致多人受伤和一人死亡这样的悲剧。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坍塌的几个站台,是合肥BRT公交站,相比于普通站台,其造价更高,施工质量也有更高要求。而且,这些公交站台才刚刚建成一年。据悉,在这些公交站台年5月开标施工后,建设单位曾因施工进度缓慢,被主管部门以管理不到位处罚,并予以通报批评。通报提到,“后续加快施工进度,又好又快完成剩余工程量。”就眼下来看,建设单位是否按照通报要求“又好又快完成剩余工程量”,要打一个问号。
一条线路上的6个公交站台倒塌,难逃豆腐渣工程的质疑,恐怕也不能轻易断定为个案。有关部门有必要查明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并及时查漏,以免再次发生不幸。如果有失职渎职行为,也要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不可姑息。
同样的期待,其实也适用于湖北安陆垮塌的菜场。当地部门灾后救助的速度和力度值得点赞,但公共设施为何如此“脆弱”,却需要继续查明原因。
一场大雪之后,暴露出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确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其中的警示意义在于,面对极端灾害天气,再快的反应速度和再有力的即时应对,都不如平时将工作做到位,排查出安全隐患并及时清理,尤其需保证公共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否则,大雪这样的极端天气的到来,就是安全隐患暴露之时。
不要让大雪成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隐患的试纸,如果平时对各种公共设施的质量把控到位,对各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相信再大的雪也不至于造成上述不幸。
澎湃新闻评论
新年第一场雪拷问城市管理能力
下雪压垮了公交站,引发热议,多数人疑惑“莫非是豆腐渣工程”?别怪网友苛刻,要知道,今天突降大雪的城市可不只合肥一个,目前也没有数据证明合肥的下雪量最大,为何单单合肥出现了公交站倒塌伤人事故?
合肥多名媒体朋友证实,出事的公交站多数为望江路BRT公交站,而这些公交站建成不过几年时间,并不算老旧。老站都没出事,新站却为何倒塌?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施工方、质量监督单位与主管部门有无尽到各自职责?这些都需要及时公正的调查,该追责的要追责,决不能姑息纵容或避重就轻。
也有少数人为公交站鸣不平:大雪压的,有什么办法?但要注意的是,合肥多数年份冬天都会下雪,公交站的设置理应考虑到应对大雪天气。而且,合肥目前地铁仅开通了两条,公交仍是众多市民上班、出行的最主要方式。这种背景下,公交站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众多市民的出行安全,不可不慎,不能不慎。
而除了公交站倒塌,伴随此次大雪的,还有合肥多地交通拥堵、行道树木折断等诸多“堵心”现象,以至于有人苦笑“下雪天还是步行上班安全”。正如当地舆论所言,此次暴露了合肥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待改善的空间。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相关部门再多点责任感与忧患意识,及时做好防范工作,提醒市民注意事项,完全可以将灾害降到更低程度。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综合整理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新媒体中心
编辑:王富成
别让大雪成公共设施隐患的“试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