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转弯的地方——望江(一)
太阳,是重庆的稀缺资源,每个艳阳天的午后,总有长长短短的影子彼此连接着,一个左右摇晃,一个上下蹦跶着……“外婆,我要吃绞绞糖”我用稚嫩清脆的声音望着身边的外婆“走嘛,乖孙儿”,“耶,又长高老耶,娟娟儿妹妹”台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周孃孃望着我,拿着棒棒糖笑说“来,给孃孃唱个锅听哈耶”“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啥子背着炸药包……” 十二点整,洞大声音的厂广播豆响老,望小的小伙伴些从教室飞奔而出,一路上豆听着广播放着陈年老歌,我带想,如果这些歌是酸菜的话,阔能还多好吃的,,嘿嘿……望小门口嘿多爷爷婆婆带卖小零食,一角钱一包,萨子凉拌的藕片儿呀,洋芋坨坨啊,我豆从包包头摸出五角钱,买老几包,嘿起往嘴巴头如……“哇塞,今天吃汽水肉”洞大一钵,外婆和外公豆看到我把这一钵从碗边边一直吃到碗脚脚,台读六年级的我,长得嘿胖,班上最高的女娃儿豆是我老,参加运动会的时候,跑步是不得有我的名字的,仗铅球呀,拔河呀,我肯定是主力…… 等老师布置完作业,周末豆楞个华丽丽的到来老,跟鸡娃儿,莽墩儿约好老偷屋头的香肠去漆坝烤起吃,放学铃一考,我跟他们两个豆跑出去照例买老洋芋,藕片儿,炸的旁凯,一路走一路吃,今天鸡娃儿和莽墩儿要到我们屋头来做作业,一到我们屋头,她俩都傻了,总共豆只有一间,鸡娃儿跑到屋头去摸着墙壁抠各种她怀疑是暗道的地方,我给她解释半天,她才终于相信,真的只有一间屋,客厅饭厅卧室都在这方方正正的10平米里面,哈哈,是60年代苏联援建的,“卷子号”,一层楼一共是16家,厨房在走廊的尽头,家家都有个痰盂。 我妈和我老汉是军品总装车间的工人,一般都嘿忙,所以一般中午我带外婆屋头吃,晚上豆回家,我妈听别个说炒股嘿找钱,豆喊我们老汉儿买了股票,然后,每天下午放学我豆多老个任务,弄屋放下书包过后,豆拿个本本,把电视开起看股票的价格,还要画走势图……
“妈要去打麻将,楞个,听写个嘛,你先看,看老豆把这些背到,国人默写,我回来给你签字豆行老”我妈终于翻箱倒柜的找到我们老汉藏带卡卡的生活费,出去前友情叮嘱了我一声。
让时间转弯的地方——望江(二)
鸡娃儿和莽墩儿如约带老嘿大一包香肠,我豆负责生火,用七坝的大小鹅石板儿堆老个烤架,时间还嘿早,我豆和鸡娃儿一路准备去果园整点儿水果来吃起耍,正好我穿的衣服胸前有两个大兜兜,深秋的果园广柑熟老,金灿灿的一片,我跟鸡娃儿高兴得一路跳起走,哈哈儿我那两个兜兜豆塞满老,如果用罩杯来算的话,我当时的罩杯可能是Z,,,哈哈哈哈 我端起这两个罩杯一路飞回七坝,卸老货就开始捡石头来打水漂,勒个时候,江水清澈见底,偶尔过来一辆大船,慢慢荡过来的是一层一层的浪花……
视野所及的地方,除了绿水就是青山,脚下是白白软软的细沙和形态不同的鹅卵石,这就是七坝,一个陪伴我和所有住在锣旗寺的80后望江土货一起长大的地方。 十里望江,十里画廊,花香鸟语中,有我们的厂房……过时的乡土曲风,各种老旧乐器配乐而成的望江厂歌,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望江,这个从上世纪30年代从广东搬迁过来的军工厂的真实面貌。 从南岸到望江,可以乘船,感受清风拂面,轻轻摇晃着,预示着你,即将踏上这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石阶之上,只需往右手方向走约50米的距离,你可以听到,几近专业的美声合唱团在练习,循着歌声的方向再走几步,这里,是河边公园,跳着恰恰、伦巴身着短裙的舞者,是英姿飒爽的年近70的奶奶级美女,哈哈。当然,偶尔也有熟龄帅哥迈着帅气的舞步,穿梭在舞池。 豆楞个欢喜的挥别老小学生活,嘞阵是每天踩自行车穿过人流车流,还是听着震耳欲聋的厂广播,然后把车停到飞岚垭坡坡底下,飞叉叉的抓起书包往到望中飞奔,气喘吁吁的跑老一段之后,开始横起爬,望中坐落在铁山坪半山腰上,虽然每天要爬两次,但是每次到了学校的那一霎那黑们有成就感,因为征服了楞个几百步梯坎,空气都不一样老……下午放学,晚自习之前,望中门口都有嘿多卖吃的,三鲜米线,凉虾神马的,灰常美味,那阵我妈只给我2块钱,刚好够吃一份三鲜米线,哎呀,好好吃…… 望中背后修得有个亭子,简直是各种作文里的猪脚,耍朋友的圣地(嘘……),我念初中的时候是念的火箭班,没得萨子娱乐项目得,每天六点过起床,七点从屋头骑自行车,到学校刚刚拉上课铃。晚上9点过下晚自习,又飞叉叉的跑下来骑自行车,虽然带晚自习前吃老米线的,但是回去屋头还是留的有饭菜,我肯定还要整一钵。 每次晚上回家,上楼的时候都嘿害怕,因为我们那栋楼没得路灯得,但是走到四楼楼梯口我豆不怕老,因为我们玛丽莲.露小姐,会在那里高声吠叫。前些年望江流行做狗儿生意,我妈是追赶潮流的那种,豆买老露露,非常漂亮贤惠温柔可爱善解人意的狮子和京狗的串儿,哈哈。 那阵最喜欢过春节老,因为春节前会有饭堂的弄嘿多粑粑饼饼来卖,最喜欢吃的是萨其马,是硬的那种,一口咬在嘴里,嘿香。最喜欢闻的味道豆是各家各户秋香肠的那种烟子气气,哈哈哈哈。 每年的暑假寒假我都是在外婆屋头度过的,那阵觉得外婆他们屋好宽哦,两间,还有厨房厕所,外婆这栋楼和旁边几栋楼的婆婆孃孃都认得到我,过上过下的都嘿热情的打招呼…… 我们外婆的老家其实是在四川眉山,一九三几年,望江厂去她们老家招工,外婆和她的小姐妹些豆千里迢迢的来到了这个国营军工厂,听外婆说,她们当年每天很早就上班了,晚上很玩下班,每个星期最多休息一天,那个时候,家家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也不用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外婆就这么平淡却充实的在厂里上了二十几年班,从一个眉山人,变成了望江人,这期间,认识了外公,一个从云阳来的小伙,而后有了我妈,我二姨,小姨。 其实望江的路根本你就不用记,大路只有一条,直通家属区和厂区,从我外婆那个时候,到我妈那个时候,甚至是到我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仿佛只有日历,从十九世纪,跨越到二十世纪,变化的只是外婆不再是黑白照片里,青春学生妹的模样……年10月26日的望江街头,你很少看见5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异地拼搏,留下家里的老人,守着老屋。还好,望江是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一切跟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差不多,朋友都有几十年的交情,没有儿女陪伴的日子,当然也不会很寂寞。
打麻将、泡温泉、相约去爬铁山坪、一起去逛果园、在长江边钓鱼、一起看看我们上班的老厂房等等,望江的老年人还是嘿会生活的哦。 台去吃了那些所谓的重庆小面50强,可以楞个说,随便哪一家望江的小面,都可以胜过他们这些50强,辣椒之香,佐料之浓郁,保证你吃老一次,还想吃下次。
郭家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