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重庆5一口卤菜的望江生活望江

炎热的一个周末,车开上了内环,漫无目的。

走着走着,就想起了江北郭家沱的卤菜。

一家叫“清泉卤菜”的小馆子,

在这个闷热的中午打开了味蕾。

这个坐落在路边的小店,

平淡得你不会多看一眼。

没有茅溪卤菜的招风,没有望江卤菜的豪气。

而它有的,

就是对面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

几十年不变,店名由此而来。

来这里吃卤菜的都是行家,

不远千里,各种豪车。

好多人抱着钱要来给老板投资,让他的卤菜名扬天下。

可老板说,

他的卤菜离开了望江,离开了这口泉水,

就不是那个味道,不是清泉卤菜。

这事儿,也是从望江土著那里听说的,从未求证。每次去吃,店面从未改变,丘儿还是那几个丘儿。

一顿饭饱后,开启了寻故城—望江之路。

这个叫郭家沱的地方,不是因为多次来采访,可能也很陌生。

郭家沱地名来历与“湖广填四川”有关。

郭姓人移民至此插签为界,在码头修建房屋,聚族而居,后来扩区域越来越大。

乃至整个河湾都属于郭家私有,因此称为“郭家沱”。

郭家沱,因望江和望江厂存在。

一个老厂区,

长长的一段事故,

以及一个被圈住的小社会。

84岁的老望江长,生于年。

要建郭家沱大桥,好多老房子居民已经搬走,

留下风吹动的丝丝痕迹。

老望江人舍不得傍江而居的生活,留在这里。

望江嘛,望江而生,更有重庆依山傍水的味道。

如果想感受这个地方的变迁,

可以坐着从路公交车,

从观音桥出发。

最好在铜锣村站下车,沿着环江马路,一定会遇到“医院”。

好几年前,医院还在使用,看一些小病。

这次路过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安乐堂。

变迁,无时无刻不在。

路过郭家沱最为繁华的广场和最新的小区后,进入真正的老旧居民区。那些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独栋老楼,有着历史的存在。

旧楼的人大多数搬走了,还有一些楼等待着拆迁。

望江小学门口的小卖部老板很是豪爽,一边打王者荣耀,一边招呼客人。

跟老板聊天,门口这张板凳很有味道,想借来照一张相。

老板说,照照!照!

“但是坐的时候一定要翘二郎腿,最好点根烟,才有老望江的味道!!!”

类似的小卖部,随着小区的深入,越来越旧,东西越来越少。

五金店,还是80年代的样子,东西很便宜。

望江小学和门外的运动场

小学门口,有一片很大的篮球场。篮球场向上望,铁山坪山顶,

一张大网伸展到天空,用来挡高尔夫球的大网。

天空的这道网,隔开了奢华清净和陈旧的老街气息。

篮球场有两个篮球架子,几个乒乓球台。

傍晚时分,好多小屁孩在操场上耍。

狗慵懒躺在球台下,一动不动。

也许在某个夏天的傍晚,我们也是这样。

篮球场旁边,有个副食店,

店里老板的儿子很瘦。

我遇见他的时候,满脸黑漆漆,

一定是满大街追着小伙伴跑完,再爬上一棵大树,抓知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在部队大院里的时光,

翻墙、追人、捉知了,无法无天。

望江老的汽车站

汽车站门口挂上了驾校的牌子。

走进去后,才会发现这里原本的样子,

已经没有棚的车棚,停了很多轿车。

它们,旧得很好看。

再往里面走,就是老望江码头。

码头还有渡轮,可以到南岸的峡口。

不久以后,

这些老渡轮就会消失,成为历史。

望江的生活,是无法替代的

老人,走不出去,也不想走。

沿江为池,凿岩为城,天造地设。

有时候,生活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一切: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终究会变为黄土。

吞噬着生命、时间、身体

和人一样老去的,还有那些房子。

那些房子,像幽灵一样,

即将消失在城市的边缘

它的身上,将会有高楼耸立,新的历史开始。

走进这些房子,好多住户已搬走。

推一推门,空中飘荡着灰尘,透过阳光的缝隙。

一些老建筑的的韵味还在,感受当年穿越它身体中的烟火气息,

穿着白网鞋奔跑的少年,“杀”着拖鞋的中年人,摇着蒲扇的老人…………

都在着楼道中浮现。

还有那些狗啊,猫啊,

给旧房子,带来一些生气。

一到打仗,重庆的地位就很重要,青山绿水掩盖,防空洞到处都是。沿着老路,往山里开,还有零散的、废弃的工厂,不成片。

当然,还有更大的厂区,正在运行,生产货车、摩托车、零件等。

车,过郭家沱,进入丘陵地区的一条山谷。

偶尔几栋老砖房,偶尔座空荡荡的车间,已经荒废。

下一期:寻遍重庆(6):最后的渡轮

往期回顾:

(一)北碚金刚碑,五元的茶水一直没变

(二)当我躺在五宝的马路上打滚

(三)三层马路的小文艺

(四)董家桥老街和它的“冻绿房”:每个人的花园梦

点击原文看上一期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jiangzx.com/wjsh/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