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学习
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深入基层
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
做好自己
将实践所得运用生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了及时把十九大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在传承的基础上力求打造适应市场的新产品。
望江挑花相传始于唐代,后逐渐形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图腾纹样、当地的民风民俗为题材而组成图案,并应用于生活,溶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为感受挑花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助非遗文化发展,巢湖学院“保护挑花文化,弘扬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一行十五名青年志愿者于8月13日赴往安庆市望江县开展为期四天的学习实践。
安庆市望江县
保护挑花文化
弘扬非遗传承
8月13日下午,巢湖学院非遗团队抵达望江县团委处,在进行团队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之后,顺利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他们表示愿意帮助团队联系相关部门及公司,并说明后期遇到各种问题可及时与他们联系,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顺利开展。
查阅相关资料
1
细心询问
2
8月14日一早,团队在望江县团委的支持下,有幸请到望江县广电局的李记者同团队成员一同前往文化馆,文化馆方馆长表示了极大的支持,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挑花信息。还为团队介绍挑花的历史、文化以及如今面临的缺少资金,极少宣传的和传承人少的现象,这让团队成员更加意识到挑花文化传承的难度之大,此次三下乡活动意义之大。
望江
挑花
挑花调查:走访望江市民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8月14日中午,团队仔细研究了上午文化馆方馆长讲的一系列望江挑花传承面临的困难(资金短缺、宣传力度不够、优秀传承稀少)后,在下午针对宣传这方面的问题对广大望江市民进行了调查。
团队成员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男女随机发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当地人民都不了解甚至于不知道挑花的存在,更不知道自己的县城居然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因此挑花文化宣传迫在眉睫,团队成员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走进挑花,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挑花成品参观
8月15日上午,团队参观望江县润芳挑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房丽丽总经理热情的向团队展示了公司里的挑花成品。在其家中陈列着各色各样的挑花作品,不同的图案,变换的针法,让大家感受到了挑花自身的魅力所在。在房经理的具体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了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挑、钻、游、织等四种针法技艺。志愿者们还得到房经理的亲自指导,亲手制作挑花。
挑花传承人:王世福
(国家级非遗望江挑花省级传承人王世福同期声)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作为望江挑花传承人,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把国家级非遗望江挑花,保护好传承好。
挑花作品的美好寓意:
参差不齐的图案边框称为“狗牙”寓以“兴旺”,即财运滚滚之意,可爱的福娃寓以吉祥安康之意。
有人说挑花就是刺绣,其实不然,王世福老先生又为大家讲述“刺绣的相反面是针线杂乱,而挑花的正反面却是阴阳一致”,这就是刺绣与挑花的最大区别,挑花的游针针法是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收针,背面也不会出现有线头的情况,这样一套连续不断的针法也彰显着望江挑花传承的意义。望江挑花不仅具有其自身的艺术性,也拥有着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王世福老先生的介绍下,大家看到了挑花在服饰、箱包等生活用品中存在的身影,色泽淡雅、构图精美的挑花图案在未来定会越来越好。
挑花文化保护基地——皖江学校
8月16日,为了更好的了解挑花的历史背景,实践团队来到了国家级挑花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所在地——皖江学校,开展了进一步的调研活动。
首先,在该校校领导的引导下,成员们来到了党员活动室进行了一场关于望江挑花文化的座谈会,这不仅让成员们在观念中加深了对挑花的映象,同时也更深切的了解到了挑花所具有的浓厚的历史古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真正领略到挑花的魅力所在,团队成员在安庆市市级挑花传承人汤彩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挑花作品的展馆内部,见到了赋有古代神物的挑花作品,如“神龙、凤凰”等,还有根据千百年的甲骨文历史创造出的甲骨文形式的姓氏挑花作品,作品中多以“青、白”两色为主,寓以“一清二白”。挑花制作的基础——织布,制丝、织布的过程为挑花的制作打下基础,每一道工序都是任何一件挑花作品产生的必备条件,可见挑花作品的精髓之处。
望江挑花三分传承,七分创造。有规有矩,千变万化。象形与会意、单独或组合、花中套花等,表现形式多样。望江挑花制品细腻精湛、色泽淡雅,曾三次被选入北京,成为人民大会堂显目的艺术饰品。又多次在各种交易会、博览会上获奖,声名远播。
xaaa编辑:凌旭霞
图文来源:巢湖学院保护挑花传承非遗实践团
轮值学校:巢湖学院
关
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