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智库报告仅代表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的观点,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前,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对本报告作出批示。本文为报告精简公开版,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十四五”期间,宁波要全面建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将打造新时代的宁波五大文化地标项目(天一阁博物馆新馆、河海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宁波音乐厅新馆)。
除天一阁博物馆在现址南侧扩建新馆外,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课题组在承担编制《宁波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后建议:围绕建设浙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唐诗之路、海丝申遗等部署以及未来宁波中心城区形成三江口、东部新城、姚江新城“一轴串心、三心连轴”的布局,河海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宁波音乐厅新馆等文化地标项目宜集聚布局在姚江新城南北两岸(江北区洪塘、前江街道与海曙区高桥镇),与宁波奥体中心、梁祝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浙东水文化博物苑一起发挥集群效应和联动效应。
图:姚江新城区域文化地标项目示意图
一、四大文化地标项目概况
河海博物馆:以浙东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节点城市的文化定位,拟打造成一座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宁波元素、三江故事”精品展览的现代博物馆,提升宁波文化品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拟划分为传统曲艺区、工艺美术区、传统美食区、民俗风情区等区域。
宁波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新馆):拟由文化馆和群星艺术剧场等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主要包括展览厅、视听阅览室、舞蹈排练厅、综合排练厅、琴房、艺术创作室等。
宁波音乐厅新馆:拟由演奏大厅、小剧场、公共大厅、贵宾厅、办公用房和排练室以及停车场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二、“三心连轴”布局有利于宁波中心城区均衡发展近二十年来,宁波三江口核心区与东部新城“双心联动”的发展格局已形成,中部及东部发展空间趋于饱和,向南发展鄞州新城、向北发展镇海新城,以姚江两岸为核心的城西地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在年修改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三江片重点向西、向北发展的空间发展思路。位于姚江两岸的江北区洪塘、前江街道与海曙区高桥镇一起组团姚江新城,姚江以“S”形状穿过姚江新城,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最终形成三江口、东部新城、姚江新城“一轴串心、三心连轴”的宁波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图:宁波中心城区“一轴串心、三心连轴”空间布局示意图
相比较于三江口、东部新城、鄞州新城而言,姚江新城还有充足的土地储备。比如,高桥镇望江村片区东至机场路青林湾大桥,西至梁祝大道东侧,南至通途西路,北至姚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目前仍为一片规划“空白地”,适宜建湿地公园、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商务住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区,也符合城市副中心的格局。
从交通条件来说,姚江新城今后具有非常优越的交通条件。宁波机场高架和北环高架在此交汇,另有城市主轴线中山西路、通途路穿过,以及轨道交通号线和4号线及规划中的8号线和6号线穿过。连通海曙区、江北区的西洪大桥与邵家渡大桥,也将于“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
姚江作为宁波的母亲河,沿途两岸的河姆渡遗址、句章古城遗址、慈城古县城、半浦古村、高桥老街、大西坝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这里,不仅能展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浙东大运河发展史,更能展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硬核实力。姚江新城在城市规划更新中,不断上升到更高的城市战略地位。活化利用浙东大运河文化遗存,凸显宁波大运河-海丝文化相互交织的文化特性,从而统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文旅融合、城乡一体发展。通过文化主题化、集聚化建设,从“多元”到“统一”、从“分割”到“连接”,拼接完整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故事。为此,课题组建议,“十四五”期间,宁波重大地标性文化设施群落集聚落户于姚江新城两岸,有利于宁波中心城区的均衡发展。
三、优化宁波文化供给侧结构水平
与杭州、苏州、南京、深圳、厦门、青岛、武汉、成都等同类城市相比,当前宁波缺乏与副省级城市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创意的文化地标。中心城区场馆设施布局不均衡,文化基建投入历史欠帐较多,高端文化产品供给尚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精神需求,文化供给侧结构水平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
与三江口、东部新城、鄞州新城区域相比,在海曙区西部和江北区南部的姚江新城区域,目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更是滞后,宁波中心城区文化地标设施没得到均衡发展。近二十年来,随着宁波中心城区不断向东扩展,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基本上往东往南倾斜。宁波文化广场、宁波图书馆、宁波博物馆等均分布在城市东部和南部方向。而海曙、江北等老城区文化设施大多规模较小、设施相对陈旧,需要更新换代,以满足市民更多需求。
图:宁波中心城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现状图
在推进宁波文化基因解码、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文旅IP打造工程中,充分挖掘体现宁波特色的优质文化元素,构建文化基因库,依托非遗、自然景观、城市风貌、饮食文化、节庆赛事等,若将河海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宁波音乐厅新馆集聚在姚江新城南北两岸,与宁波奥体中心、梁祝文化公园和建设中的浙东水文化博物苑一起交相辉映,串珠成链,塑造国际范、中国风、宁波味的IP,必将成为新时代的宁波文化地标。
四、建议采取“共建、共联、共享、共赢”模式
建议由宁波市政府牵头,统筹海曙区和江北区,市、区共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深化“共建、共联、共享、共赢”模式。
首先,尽快明确落户姚江新城的具体地地块,确定四大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指标,盘点姚江新城两岸的建设用地。建议河海博物馆和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布局在姚江新城的北岸,毗邻宁波奥体中心和建设中的浙东水文化博物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宁波音乐厅新馆布局在姚江新城南岸,毗邻梁祝文化公园。
图:宁波奥体中心周边区域规划概念图(图片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其次,根据河海博物馆、市非遗馆、市文化馆、音乐厅新馆等场馆的不同文化功能和主题特色,重视空间和主题的联动,考虑各文化设施与场地文化特性的来确定具体建筑风格。
第三,这些文化地标项目建设为契机,增加亲民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印记,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拓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服务供给侧两端,扩大城市文化的边际效应。
作者: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
陈旭钦汪雅朱立奇
编辑胡拓二审陈旭钦三审刘雄飞
承国研智慧助宁波发展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