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难走近的是两颗心;心与心的交流,最容易贴近的也是两颗心。在走帮服活动中,我围绕群众和企业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与群众和企业“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做到知民情、解企忧、暖民心,为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南通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佘元原
听民声,带着感情走帮服送暖于民“不管多忙,你们进社区走访一定喊上我。”我时不时要提醒单位的党员们,我们一起顶严寒、冒酷暑,一遍遍挨家挨户走小区。
11月下旬,我再一次来到挂钩联系的南通开发区中兴街道,带来了令居民们欢呼雀跃的好消息:家门口要设公交站台了。
佘元原走访中兴街道群众倾听民情
“上次大家反映公交出行问题,我一直惦记着,也请多个部门帮助协调,下个月底就能解决啦。”
看得出来,住在金水湾的陈老伯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特别激动,拉着我的手聊个没完,表示第一趟公交来了一定要亲自体验。我至今记得今年6月第一次遇到陈老伯时候的情形。那时候,陈老伯怀着对我的信任,摇头叹气道出了自己的心病:
“我们这个小区比较远,孩子们上班、到市区啥的都开着私家车进进出出,他们不在家的时候,我想出去溜达溜达都寸步难行啊!”
听完陈老伯的诉说,心里真不是滋味,我马上打开手机距离测量软件,和几个同事步行。等我们走到最近的公交站台,衣服早已湿透。
原来金水湾、军山半岛等小区门前的常青路上一直没有公交站台,居民外出如要乘坐公交车,需步行至医院公交站台,对老年人而言尤其不便,走到公交站台一般要花费20分钟以上。若没有实地体验,哪能真切感受居民的不便?“老人家,真是难为你了!若不把这个站台带过来,我都不好意思来见你。”
那个夏日,我便向陈老伯承诺。
随后,我多次联系市财政局、市公交总公司等部门,讲述居民的诉求、疏通症结难点,终于形成了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待振兴路修好后,将开发区内现有的一条公交线路延伸至常青路,方便居民出行。
在年的开发区公交规划方案中96路延伸至常青路
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群众反映的还有哪些事?困难群众还有什么问题?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一句句实在的话语,问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谈出了对党和政府的期盼。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融中,我们地税干部边听边记边思考,收获良多。
知民盼,带着问题走帮服听政于民我感觉:走帮服光有虚架子不行,没有抓手不行;要接地气、听真言、察民情、解民忧;我们要知道群众脑袋里想的事、心里急盼的事、眼前要办的事。只有实打实做出“真功夫”,才能赢得群众愿意与你同频共振的资格。
走帮服现场工作会
那是一个夏日的周末,忙完工作已是华灯初上,虽然还没吃晚饭,我惦记着有几家居民户没走访到,便又一次来到了望江社区。
佘元原走访困难家庭
夜色中,许多居民在户外消暑,还有不少人在广场上跳舞锻炼身体,我走入他们中间,和居民们谈天说地。
大妈
“天太热了,要是有个活动室,我们在空调房里锻炼该有多好。”
“每个小区都有配套的活动用房呀,你们没用上吗?”
我
几个跳舞阿姨不经意地抱怨,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我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年,望江社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批复成立,辖区金水湾小区的开发商由于种种原因未将用于居民文体活动的公共配套用房移交给社区。社区干部感叹,这一现实问题存在多年,想要解决并非易事。我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可如果不办实事,用什么来收获百姓的信任呢?回到单位后,我召集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商议,讨论怎么样帮基层社区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用最直接、最现实、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让居民化解烦恼,同时也能增强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
谢菁晶
开发区中兴街道望江社区第一书记
“这个文体活动室的问题,困扰了我们好几年,没想到地税部门的走帮服真帮我们解决了。以前没有活动室,很多活动我们有想法却没办法开展。现在老百姓议事、活动的地方有了,更像个成熟的社区。”
今年中秋恰逢国庆假期,开发区中兴街道望江社区第一次在新活动室里举办了社区的中秋茶话会,居民们欢乐无限,社区第一书记谢菁晶不禁感慨。
在今年的“走帮服”行动中,南通地税局创新实施了“一对一”帮扶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十大”行动、“百名局长上一线”行动、“千名党员进万企”行动。目前,分类排出面向如东岔河镇坝东村帮助贫困村(居)家庭、帮助村发展村级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党建工作,面向开发区中兴街道帮助加强文化建设、资助社区图书室建设、协同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及空气污染等,已帮助居民、企业解决问题个。
解企忧,带着责任走帮服送策于企走企业、集问题从启东的大洋口到海安的七星湖畔,从万物复苏的春天,到硕果飘香的秋天。
林洋电子、中天科技、联发集团等48家企业,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每到企业,我和相关人员坐下来细细聊、仔细记,聊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瓶颈,记企业在税收、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与此同时,我们地税专家团队也深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企业、全市重点培育项目,听情况、集意见。
思问题、找对策密密麻麻的走访记录本上收集的都是企业最真实的心声、最迫切的渴望,我深感责任在肩。
我问自己,问身边的团队:
为什么每年进行大量的税收政策培训,还是有部分纳税人对政策不了解?
为什么坐席一直在增加,还是有电话打不进?
为什么网上办税系统开通了大多数的业务,还是有纳税人更愿意到办税服务厅办理业务?
带着这3个为什么,我仔细审视当前地税部门与纳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成效,深入思考纳税人需要的是怎样的服务,地税部门如何才能真正了解纳税人痛点、掌握实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响应、最准确的应对,为纳税人提供最贴心、最满意的服务,最大程度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化被动服务为主动呼应。
落实处、解企忧南通地税纳税人需求分析中心和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揭牌
10月26日,在试运行半年后,南通地税局纳税人需求分析中心和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揭牌了。双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南通地税朝着“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纳税服务升级先锋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需求分析中心突出精准、联动指挥中心聚焦快捷,两大中心互通互联,形成需求响应“大联动”格局,建立起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全新的、完整的、功能健全、快捷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
解企忧、显成效在两大中心试运行的半年时间里,全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的精准度、快捷性均有较大提高。
如在对全市40家科技孵化器企业的需求分析中,我们发现了50%以上的科技园、孵化器企业存在无偿租赁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母公司房产进行生产经营而无法享受房产税优惠政策的情况。
我多次召集职能处室开专题会,主动对接财政部门提请市政府将国家级孵化器(11家)视同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扶持发展项目,允许其参照困难性减免享受房产税免税政策。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烦恼、亟待解决的诉求,我们应该感同身受。下一步,南通地税的纳税服务将继续在满足纳税人需求、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上重点发力,积极“争当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排头兵”,为南通市早日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作出地税部门的贡献。
江苏大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