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中国文化之旅”完成湖南非遗探访
7月31日,天气潮湿温热,位于汨罗市、靠山望江的屈原祠,是“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湘北线的第一站。屈原纪念馆馆长刘石林一头白发,为我们开启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讲座,思路清晰、内容丰厚。相较于7月26日—7月30日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戏剧项目为主的湘南线探访,湘北线则以对民俗、曲艺和传统音乐的学习研究为核心。
这已是BMW连续十一年开展“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公益活动。今年,在湖南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华晨宝马有限公司联合举办“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活动,历时10天,途经公里,BMW车队探访了湖南省11个市州4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同时,秉承于去年发布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创新举措,今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也将通过全年的时间继续探索非遗保护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方向。
活态传承,打造非遗生命力
刘石林馆长说,端午习俗是伴随农耕文明产生的,它起源于对龙的祭祀,而屈原的一跃升华了端午节的内涵。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俗专家林继富教授在总结端午习俗的特征时讲道,端午节与屈原的联系,更多寄托的是文化人的情怀和理想。
在湘北线的整个行程中,“BMW中国文化之旅”结合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传承人,进行了传统文化的解读与分享。从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中,以及将其放在文化研究范畴的解读中,可以感受到,这些民间习俗与艺术皆起源于先民对自然的认知、对生活的祈福以及对宗教的信奉。
“BMW中国文化之旅”也将焦点放在如何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的生命力,即找到它们之于现代人生活的实用意义。如今的传统是建立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上,而如今的创新也必将成为明日的传统。
为此,继去年开启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合作之后,“BMW中国文化之旅”在今年的湖南非遗探访中亦遴选出10位具有创新需求与潜力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BMW中国文化之旅”还于今年首创性地启动了非遗跨界孵化计划,邀请音乐、时装、美食等领域的非遗跨界创意大使与湖南非遗传承人合作孵化带有非遗核心工艺或元素的跨界作品,并将在11月向公众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长期坚持做下去。经过过去这些年的探访活动,我们发现只给予资金上的资助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说,“然而,如果传承人只偏安一隅,不开阔眼界、提升境界,那么又如何将非遗带进现代生活里来呢?”她表示,宝马现在用“赋能”的方式来支持“BMW中国文化之旅”中有创新需求和潜力的传承人,致力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通过在‘清华美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的学习和跨界合作,不同领域的传承人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网络,进行可持续的交流学习。”杨美虹认为。
不错过任何“播种”的机会,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继去年与旅游网站“蚂蜂窝”联合制作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四川非遗旅行攻略》大获成功之后,今年双方将继续推出《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旅行攻略》。“去年的非遗旅行攻略在上线后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超过30万人次的在线阅读量和下载量。”杨美虹表示,这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播种的机会。‘蚂蜂窝’的受众都是年轻人,他们通过旅游的方式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与第三方进行合作,“BMW中国文化之旅”也借助自己的资源和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比如,在上海的BMW品牌体验中心,“BMW中国文化之旅”就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举办文化讲座和手工体验课,公众可免费报名参加这类体验活动。另外,公司也会向传承人定制非遗手工作品作为企业礼品,而这种方式也深受BMW内部的认可和喜欢。
无心插柳柳成荫,搭建可持续性公益平台
11年的公益项目,如今“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从过去单纯的非遗探访活动迭代升级为“构建可持续的公益平台”,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实施BMW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对BMW来说,这一项目从诞生至今一直是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消费者的窗口和途径。项目伊始,还少有人对非遗有所认知,到后来中国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再到现在国家法制性、系统性的保护,公众认知的提升,BMW的这一公益项目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成熟并持续创新,寻找更加实质性的非遗保护之道。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有能量的人在上面发挥更大作用。”杨美虹表示,“只要播下一颗种子,未来就有更多人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对非遗传承人来说,他们将通过交流学习变得更加大胆,更加乐于创新。其实,BMW在进行一项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发掘与传播,而这也必将反哺并丰富BMW品牌内涵与企业的本土化进程。
------------------END-----------------
赞赏